人民报
 

称雄亚洲的民国足球(图)




在远东运动会上赢得锦标的中国足球队。

【人民报消息】(文/袁通)当中国人只能看朝鲜队、日本队先后代表亚洲队伍参加2010年南非世界杯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时,不禁令人想起民国时候中国足球的辉煌成就。那时代,没有正式的足球管理组织,没有经验丰富的外籍教练,没有职业的运动员,没有频繁的国际交流,中国足球竟连续得到9届冠军,给苦难的中国人极大鼓舞。让我们回顾一下当年足球的盛况吧∶

上海开埠 引进足球

19世纪中,随着中国沿海城市的开埠通商,洋人将足球带入中国。1867年,上海租界侨民自发组织了“上海足球会”,参加比赛的都是外国侨民。这个协会被当时的上海人称为“西联会”。

1881年,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从建学之初,就将足球列入正式课程。

1901年,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1952年被拆校解散),人称“约翰辫子军”。

1902年,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也成立了足球队。

圣约翰大学和南洋公学每年在麦根路球场举行比赛,吸引众多的学生和市民前来助威,持续11年。赛前,两校举办鼓励大会,大楼上挂横幅标语,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甚至亲自布告如下:“今日下午本校与圣约翰比赛足球,所有上、中院(上院为大学、中院为附中)各级一律停课一日,以便前往助威,尚望各球员努力比赛,为校争光,本校长有厚望焉。校长唐。”比赛时,军乐队、锣鼓队、面盆、火油箱、鞭炮齐鸣,热闹之极。比赛后,哪队获胜,哪个队的啦啦队和同学就蜂拥出动,排班站队,夹道欢送。

1913年起,远东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按菲律宾、中国、日本的顺序,轮值主办。在其21年历史的10届竞赛中,中国足球连得9届冠军。被誉为是民国体育在国际运动竞赛中最光辉的一页历史。

亚洲球王李惠堂

1921年,16岁的少年李惠堂(1905-1979)加入香港南华足球队。1923年即在日本大阪举办第6届远东运动会上,以1∶5大败自恃稳操胜算的日本队,中国足球队在亚洲体坛内也获得“铁军”的称号。随后在远征澳大利亚比赛中,李惠堂更是一人连中3球,而被封为“亚洲球王”。

1924年秋,民间性质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南京成立,《申报》报馆免费出借房屋一间,作为其办公场所,体协立刻组织了上海中华足球联赛。惜因时局混乱,交通不便,球员都不是职业球员,还要学习和工作,原构想的全国分区足球锦标赛,只有在内地武昌举办过一次,其余都在上海、香港、天津三大沿海城市举行。

1926年起,中国足球队开始参与洋人的比赛。

1936年8月,柏林举办第11届奥运会,中国派出140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准备参赛,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李惠堂和谭咏麟的父亲谭江柏。然而此时正值对日抗战前夕,国库空虚。中华全国体育协会向国民政府申请了22万元的专用款项,只有17万元得到落实。在赴柏林途中,中国足球队队员选择最低廉的舱位,住最便宜的酒店,自己买菜、做饭。首场对阵英格兰。终以0:2落败,惨遭淘汰。

柏林奥运会失利后,李惠堂和球员们去英国观摩,阿森纳队以8,000英镑的年薪挽留他,李惠堂拒绝了。

1976年,李惠堂被联邦德国一权威足球杂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与贝利、马修斯、斯蒂凡诺、普斯卡斯齐名。△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4/6/21/59642.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