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佛的皇帝(图)
智诚
2020年8月25日发表
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根源就是因为梁武帝萧衍虔诚信佛,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结果。
|
【人民报消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诗中描绘了南朝佛教的兴盛。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根源就是因为梁武帝萧衍虔诚信佛,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结果。
萧衍即位后,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四更天准时起床,批阅奏章、公文,冬天把手都冻裂了。
他为了广泛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午朝门外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叫谤木函,一个名为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的人,没有因功而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被埋没,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百姓,想要给国家提批评意见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送。
梁武帝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他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到大县里当县令,大县令政绩突出可以提拔到郡做太守。政令执行起来后,吏制得到显著改善,桑农工商得到长足的发展。
梁武帝有着笃诚礼佛的心,早年以征战为立身之本的岁月,顾不上到庙里敬香礼拜。现在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了,那么虔诚的礼佛、拜庙就成了他灵魂深处的寄托和国家的最重要的礼仪活动。
公元504年,梁武帝成为一国之君的第二年,亲率僧俗两万人在重云殿的重云阁撰写《舍道事佛文》,宣示自己一心礼佛的志愿。
梁武帝笃诚崇佛的表现让人敬重。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就是一顶帽子可以戴三年,一床被子可以盖两年。他长斋素食,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穿的衣服质料全是棉花制的,不用丝绸。因抽取丝绸要杀死众多的蚕的生命,和佛家不杀生的经义是相悖的。吃饭也只是蔬菜,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他不饮酒,不听音乐,而自己就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啊!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清苦的皇帝了。
梁武帝的慈悲心也强烈展现出来。每当朝廷要判处一些罪犯的死刑,他就好多天现出不高兴的神情。到了他执政的后期,梁武帝声称愿皈依佛门。
从宏观上看,营造寺塔、造佛像,使佛教的传播在南朝出现繁华景象。建康城东西南北各四十里,城内外的寺院五百多座,一座连着一座,崇楼峻阁,高台宝塔,巍巍矗立,可以想见其情其景多么壮观。从微观上看梁朝有人口五百万人,仅建康城内的僧尼就达十万,其它郡县可想而知。梁武帝也几次入寺当和尚、做住持,给僧众讲解佛经。
梁武帝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还有一种是舍自身,就是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梁武帝的舍身,第一次四天,最长一次是三十七天。而每一次都是朝廷用黄金将其赎回,四次赎金达四万万钱。在那个历史阶段,佛教在梁国达到空前繁荣。
梁武帝在位的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同时出现文化盛世之象。连北方的敌国也颇为赞叹,纷纷效仿。
梁武帝大兴佛事的同时,传统儒学文化的兴盛也达到历史的新高。举国上下充满崇尚儒学文化的气息,研讨氛围十分浓厚。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族都以儒雅为荣,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所以萧梁一朝在统治时间不太长的五十多年里,涌现一大批在中华文学史上有重大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如《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宋书》的作者沈约、《南齐书》的作者萧子良、《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以及名士如江淹、谢出、到溉、到洽、丘迟、吴均、庾信、刘昭、刘峻、陶弘景,还有梁武帝的两个儿子简文帝萧纲和元帝萧绎,总之萧梁一朝的文学之盛,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盛唐和北宋可与之比肩了。
梁武帝萧衍在中华佛文化的传承和儒学文化的传播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