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无人机大战--俄乌战争的启示(多图)
 
亓乐义--军事评论员
 
2024年5月3日发表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描绘未来无人机集群作战概念图。( Air Force Research Lab/RFA)
【人民报消息】俄乌战争对台海冲突有何影响?专家普遍认为,共军若对台动武,首波火力突击将由火箭军常规导弹部队和陆军远程火箭炮部队担任主攻。随著俄乌战争的发展,这套作战程序将被大规模无人机集群(蜂群)作战所取代,而在台海出现无人机大战的场景。 「小而多」优于「大而少」 经过两年苦战,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2月6日签署一项法令,要求在乌克兰武装部队结构下,建立以无人作战系统为主的独立兵种,提高乌克兰武装部队使用无人机、海上和地面无人载具的能力。这是乌克兰以惨痛代价总结出的经验,无人机的规模数量以及联合作战能力有可能改变战争进程,乃至世界的战争形态。 共军的重要著作提到,智能化无人作战系统将成为战场的主导性力量,无人机是首要发展领域,尤其无人机以」小而多」形成的集群作战效能,要比」大而少」的主战平台如战机、舰艇和导弹更具战场优势。 著作引述美国智库专家的话说,这似乎回到」古代匈奴王的战术」,一支轻型攻击部队能够击败更强大、更先进的对手。他们突然冒出来,从各个方向进行攻击,然后突然消失不见,反反复复。因此,无人机集群作战将会颠覆现代作战面貌,很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取代现行」预警机+作战飞机+电子干扰机+侦察机+加油机」的作战模式。 在智能化战争形态下,尤其是俄乌战争的启示,共军对台作战也开始重新思考。北京一位有军方背景和实务经验的专家在网路媒体发表文章指出,今后指导统一台湾的军事行动,是建立」战役级人工智慧无人机攻击群」,作为打击台湾军力主要的战略战役手段,并且担任首波攻击主力,摧毁或使台湾本岛所有战役目标失能,包括中高级指挥机构、雷达和防空阵地、机场与港口、重兵集团,以及电力、通信系统及交通枢纽。共军不用登陆台岛,台军战力已损失大半。 这是进入智能化战争时代的打法,以前提出的一些对台战术战法即将过时。他估算,台湾有近千个大小战役目标,假设每个目标损耗5架无人机,有5,000架战役级攻击无人机即可。为保证完成打击任务,动用10,000架无人机足够应付。无人机集群从台湾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等4个战役方向发动攻击。 独立兵种 这位专家特别指出,他所指的无人机属于」战役级」,不是战略级高空长航的大型无人机,也有别于战术级察打一体的中小型无人机,而是中型无人机或大型巡飞弹(或称自杀式无人机),能携带数十公斤至数百公斤弹药,航程1,000公里。在无人介入情况下,作战全部过程由机载联网的人工智慧(Al)控制。无人机先对打击目标预设数据,并根据战场变化自主修正攻击路线和打击部位,评定毁伤效果,决定是否再次攻击。 他还说,今后对台军事斗争,无人机的使用将从量变到质变,从辅助性的战斗力转变为主体性的战斗力。」战役级人工智慧无人机攻击群」可能是一个独立兵种,能够自主作战。目前共军还达不到无人机集群作战这一步,他写文章的目的,是要在认知上确立智能化战争时代已经来临,呼吁对台作战要有相应调整,并希望共军尽快形成无人机集群作战能力。 早在2011年,共军南京军区空军建立全军第一支无人机团,目前五大战区空军都有无人机部队。今后对台作战为能集中使用资源,在空军之下成立独立的无人机兵种,不会太困难。但是要组建一支」战役级人工智慧无人机攻击群」就没那么简单,有待人工智慧技术上的突破,时间不会拖得太久。 之前提到台海将出现无人机大战的场景,因为美国智库早有预想。据美国军事网站《动力》(The Drive)的」战区」(The War Zone)栏目报导称,美国空军和智库兰德公司(RAND)2020年就台海形势作过兵棋推演显示,运用成本相对较低且高度自主的大规模无人机集群作战将对台海冲突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击败中国(中共)入侵台湾的关键。 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 美方认为,中共军方正在大力投资发展各种先进无人机,包括实现网路集群技术,而且在部署无人机方面比美国取得更多进展。在未来台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冲突中,共军很可能从本土和海上船只发射大量无人机,进行集群作战。美国要及早准备。 曾担任美国副助理国防部长的奥赫马内克(David Ochmanek)就这次兵推进行精要概述:美方模拟在台海上空迅速击沉入侵舰队的情景,包括清除共军的战斗机、运输机、攻击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可以想像一下,美国1,000架集群无人机飞越台湾和台湾海峡,和隐形战机F-35协同作战,无人机在前,有人机在后。它们的雷达反射截面都非常小,不易侦测。
美国XQ-58A无人机从集装箱隐藏系统发射示意图。(Source:Kratos/RFA)
试问一下,当看到大量美国无人机出现时,中国SA-21(S-400)地空导弹部队会如何应对呢?如果不反制,会被无人机攻击;如果反制,会消耗大量昂贵的防空导弹,和低成本的无人机相比很不划算。 除此,美国可以在一些无人机上安装干扰器,进一步压制中国(中共)防空导弹效能。关键是,这些无人机会创建一个感知网路,告诉后方的F-35战机,有哪些海上和空中目标可以攻击,有人机不必打开雷达,保持最大可能的生存能力。因此,无人机成为有人机的忠诚僚机,两者协同无间。 应该说,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最符合实际需要。当集群无人机遇到突发或异常情况时,有人机可以及时介入并做出决策,确保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虽然无人机具有自主修正能力,有人机的介入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并且通过监控作战过程和战场情况,提供比无人机自主评估更为全面的分析。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完全靠集群无人机自主作战并不现实,而且隐藏一些不可控的不确定因素。 现在问题来了。谁来指挥和控制这1,000架无人机集群作战呢?奥赫马内克说,这和指挥和控制纽约曼哈顿岛上1万名优步(Uber)司机是同一个人的做法相同。不是靠人指挥,而是人工智慧。从目前的人工智慧计算能力来看,做到这一步并不难。 掌握电磁频谱环境 另外,与中国(中共)发生冲突时,如何掌握电磁频谱环境不受干扰非常关键。奥赫马内克指出,他们研究不同频段的8种不同类别的无线电设备,也对台海环境中不同干扰威胁的距离和强度做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5G频段和高5G频段范围内,即使遭到非常密集的通信干扰,」也无法阻止无人机在网状结构中进行通信和相互链接。」即便使用低功率的现成无线电设备,也能在高功率干扰器的情况下维持链接。 换言之,美国可以解决电子干扰问题。但是中国(中共)的无人机集群作战能否做到这一点,至今没有权威性的资料说明,或许这才是中美无人机集群作战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差距。 共军的重要著作提到,进行基于网路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最突出的弱点是大量的电子设备需要一个能够保证其稳定工作的电磁环境。战时尽量压制敌方作战体系的电磁干扰,平时做好己方作战体系内各种电子设备的频谱协调和管理,可见共军的电磁环境保障能力不足,也折射出无人机集群作战也有相同的问题。 集装箱无人机作战系统 还有一个现象让共军非常头痛。美军正在发展一种以集装箱为载台来发射无人机的作战系统,也就是把无人机储存在经过改装的国际标准集装箱内。危机发生前,透过空运和海运把集装箱运送到事发的前沿地区,提前部署,并和民用集装箱放在同处,避人耳目,发挥最大的欺敌作用。 分析指出,储存在集装箱里的XQ-58A无人机,通过火箭助推器从短距导轨上起飞,不依赖和占用飞机跑道,简易而灵活,对敌起到最大的突击效果,也具备全天候和全时段的威慑能力。XQ-58A的航程3,000海浬(约5,500多公里),从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发射,可以飞抵中国的工业中心地带,并有足够的剩余燃料用于返航,作战范围大于F-35战机。 试想一下,美军若把隐蔽性高的集装箱无人机作战系统预置储备在第一岛链上的众多军事据点。一旦发生战争,台海上空将出现难以预料的大规模无人机,以不同组合的集群方式分布在几个主要的相近战场,在台海地区形成无人机大战的场景。因为隐蔽性高,作战方向灵活多变,可能使中国(中共)备多力分。 这些不包括台湾的无人机,也没有把日本的无人机算入。到时候,最大的挑战是做好美台日三方的协调关系,避免相互重迭、干扰和误伤。时间稍纵即逝,美台日三方需要善加把握,先胜于敌。△(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分享:
 
人气:9,44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