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夏季,刚刚拍摄完根据张平同名小说改编的《天网》电视连续剧的著名导演斗琪,又看中了张平的另一部作品《凶犯》。《凶犯》是一部描写林场护林员同盗窃林场的犯罪分子进行殊死搏斗的长篇小说。导演斗琪认为《凶犯》的故事情节撼人心魄,可构成一个非常好的电视剧框架。同时建议把故事的背景从林场移到工厂,从农村移到城市。带着这样的故事框架,他们俩冒着酷暑,一连采访了数十个国有大中型企业。然而前后近两个月的密集采访,完全改变了他们原来的思路。
他们在采访中发现,在某些国有企业里,对企业破坏损害最大的并不是什么哄抢工厂、小偷小摸,而是腐败,是权钱交易,是资产流失。有些工厂,连年亏损,但一年的吃喝费却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一些工厂的领导,巧立名目,假公济私,对国有资产肆意掠夺,大发横财……与此相反,那些停工停产,以及被迫下岗的工人们的生活困境却令人触目惊心:一家三代挤在一间50年代建起的小平房里;很多工人家里除了80年代初期买下的12寸黑白电视外,没有其他家电;很多干了一辈子的离退休老工人领不到退休金;有些老工程师甚至在街头拣菜叶;有一个老工人,得了肝癌,无钱医治,惟一的药物就是去痛片,疼得实在受不了时,就用手指抠床头墙上的砖,一块砖几乎被抠掉了三分之一……
面对着这一幕幕的情景,两个人的想法彻底改变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一定要替那些工人们说说心里话,一定要警惕成克杰、胡长清之类的腐败分子正在动摇我们改革的基石,一定要为那些立党为公的真正的改革者讴歌呐喊……
于是,张平写出了长篇小说《抉择》。
在这部40多万字的作品里,散发出来的那种海潮般的激情和尖利岩石般的“拷问”,让每一个读者都久久无法平静。张平说,我几乎是一口气写下来的,我真的压抑不住……
在《抉择》这部以国企改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里,张平以其饱满的政治激情,沉重的忧患意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社会矛盾的深刻揭示和无情剖析,表现了作家直面现实的理性精神和艺术勇气,从而给人灵魂深处以更为强烈的轰击和震撼。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截至目前,《抉择》已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曲、曲艺、连环画、广播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先后被近百家报刊转载连载,被上百家电台连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听众的要求,对《抉择》一书曾连续播放了三遍,这在建国以来的长篇连播中,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根据《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在上海和全国各地播放后,受到了广大观众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著名导演于本正说,拍摄《生死抉择》,不仅仅是完成领导所分配的任务。我对《抉择》一书所揭露的问题和揭示的主题深感震惊,并感动于作者张平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而我抛弃顾虑,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去。
人们普遍认为,长篇小说《抉择》的出现,是张平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新的突破和超越,是一部文坛现实主义回归冲击波的重要之作、扛鼎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的良知和正义感盈溢于字里行间,每个读者都会为之深思与感动。随着电影《生死抉择》的轰动,《抉择》这部作品的影响将会在社会上持续下去。
转自8月28日《文艺报》(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