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內幕 | 首頁 › 文章: |
中共麻煩不斷
從九五看十五端倪 有關中共五中全會思路及目標,並非無跡可循。北戴河會議之後,中共中央曾經下發了所謂十二號文件,對當前經濟情勢做出評價:一、亞洲金融風暴對中國大陸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基本消除;二、國內市場自長期低迷後開始啓動;三、財政狀況首次出現大幅度好轉,今年上半年中央財政稅務收入增加人民幣一千多億;四、國營大中型企業的虧損得到控制。而這幾點即是爲五中全會統一思想認識奠定基礎。 除此,近來官方媒體也逐步披露了「九五」計畫的完成情況,「十五」計畫則是過往九個五年計畫特別是「九五」計畫的延續。官方統計顯示,「九五」期間中國大陸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超過百分之八,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八兆六千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由世界第九位躍居第七位。農業基礎地位繼續加強,工業保持快速增長,糧食儲備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外匯儲備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至於以上抽象數字是否具有「水分」,有多少「水分」,遑論外界,即便是北京高層也未必清楚。然而中共當局在經濟政策及檯面上的努力,平心而論是有目共睹。例如「九五」時期,當局面對的情勢相當複雜,先是通貨膨脹,後是通貨緊縮,加上亞洲金融危機對出口、外資、金融穩定、經濟增長等方面衝擊甚巨,不得不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及至今年上半年經濟發展出現重大轉機,經濟增長百分之八點二,社會需求回升,進出口增長,經濟運行基本步入穩定。 問題在於:「十五」期間將面對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全球化過程加快,利害並存,進一步改革開放絕非易事。是守成還是創新,從「十五」計畫裏應該可以看出端倪。 國企收縮引發論爭 中共國務院總理朱 基從一九九八年下半年即開始主持制定頗具改革色彩的「十五」計畫,這份全稱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個五年計畫」,被最高層定性爲「二十一世紀初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體部署」,是中共第三步戰略的第一個中長期規劃。該計畫除了對西部大開發、長江三峽建設、黃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調、進藏鐵路、高速鐵路等大型項目有所部署外,還將規定今後五年的經濟增長保持在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八左右,以確保新世紀頭十年GDP再翻一番的目標,以及國有企業進一步私有化。 最後一點特別引人注目。據在內部徵求意見的「十五計畫」建議草案表明,「十五」期間將允許政府出售各類企業的大部分股權。過去兩年,有關國企私有化問題已經過不同層次的討論,懸而未決,等待高層最後定奪。由於國企私有化涉及政府對國企的控制權,難免要在政治及意識形態層面辯論。誰是誰非,沒有人仲裁,這也部分顯示了中共政治的混沌現狀,儘管大陸經濟正朝向資本主義發展,但憲法仍規定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是經濟基石。 具體做法是通過向公衆發行股票,逐步減少政府在大型企業中的股份。在此之前,即使某些國有企業已在大陸內地或海外上市,政府仍保留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企業股份。但新的計畫規定政府只擁有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的企業股份,這將限制政府幹預企業管理,有利於引進現代化管理系統。通過逐步降低政府擁有的國有公司股份,政府明年可收回大約一千億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其他大型國有企業未來上市集資的金額,而當局可利用這些資金彌補財政嚴重不足,並且投資基礎設施,尤其是開發西部地區。 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國有企業繼續收縮的過程,由於關涉到所有制問題,五中全會肯定會就此引起激烈論爭。事實上,這個問題已在黨內爭論多時,以朱 基爲首的主流派認爲國有企業要繼續收縮,大幅減少參與競爭領域,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的比重趨於合理。而保守派則認爲這是在將社會主義拱手讓給資本主義。他們並且以鄧小平關於國有經濟要佔主體地位的論述爲利器,批判朱 基的收縮戰略。 人事制度改革也將是中共五中全會討論中心,與國企私有化比較起來,這個問題顯得更棘手也更敏感。在以黨領政的中共現行體制中,重大決策推動與人事調整相輔相成,因爲他們向來相信「人的因素第一」,而這兩點又都需要在黨內會議形成共識。五中全會盡管不會宣佈重大的人事案,也一定會就未來建立各層級跨世紀領導班子達成原則,會議之後人事更迭將全面展開,中共政局也會有更清楚的走向。 精選幹部箭在弦上 據知情者透露,在日前爲五中全會做出籌備而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高層已就包括人事安排在內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討論,並初步形成如下意見:一、人事體制改革要借鑑西方廣泛採用的經驗,在幹部的錄用、評價、輪換和監督等方面制度化;二、幹部制度要有利於解決腐敗和其它弊病,要創造條件,以利於年輕人才脫穎而出;三、要求所有年輕幹部的選拔都要公開,並實行考試製度及試用制度。再就是,努力發現與培養具有留學背景的青年幹部,一般相信,那些曾經在西方接受過教育的幹才會越來越比「太子黨」、團派、「祕書幫」更獲得晉升。 執行北京高層部署行政系統人事的是跟隨江澤民多年、從去年起負責中共政體人事結構的中央組織部長曾慶紅,他提出的政策原則即是「幹部年輕化」。曾慶紅從年初起就在重要的人事、組織場合不斷宣揚高層執行幹部年輕化政策的意義,要求掌管人事的組織部門負責人,要抓住機構改革和黨政領導班子換屆的機遇,把政績突出、羣衆公認的年輕幹部,選拔進入各級領導班子。 曾慶紅大力推動的人事政策得到江澤民的首肯,江澤民曾於五月在中共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明白宣示,中共能否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不衰,關鍵就要看是否能培養高素質的領導人才。他要求全黨從「政治高度」認識培養優秀中青年領導幹部的重大意義。 領導良窳攸關成敗 許多跡象顯示,這項政策在今年下半年加快了速度,例如中央組織部下調了幹部離任的年限,廳局級幹部由原來的六十歲調整爲五十八歲,縣處級由原來的五十八歲調整爲五十五歲,科級幹部必須在五十二歲離任。從低層著手往上逐步更迭,預料在五中全會後至今年底,將會完成省、部級的人事佈局,明年則循序進入省級以上的人事變動,新的人事將在二十一世紀挑起未來中國大陸建設的擔子。 江澤民入主中南海已經十一年,九月初他到美國參加聯合國千禧年首腦會議時,流露出將在中共十六大逐步「乘風歸去」的意願,在他繼續主政的今後兩年內,能否建構好大陸未來發展的經濟架構與人事佈局,無疑關係著他的歷史定位與評價,因此由他主導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在中國大陸跨世紀的發展上,就顯得非同尋常。 (http://renminbao.com)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