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江澤民軼事二三樁
 
2000年11月21日發表
 
【人民報21日訊】江澤民主政上海四年,上海人給他的評價是「花瓶」。譏刺他做事重在裝飾門面,喜歡做表面文章,言下之意是不幹實事。比如八十年代上海人住房特別緊張,爲了表示要改善市民的居住條件,江澤民會低頭鑽進三代人蝸居的亭子間、小閣樓視察問候,但另一方面卻花大把的錢改造外灘,搞「燈光工程」使南京路亮起來,裝飾門面顯示政績,而老百姓的住房緊張狀況卻依然如故。

做了總書記以後,江澤民口口聲聲要重視教育,要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要反腐敗。而做起來仍不忘搞「插花」──出臺一些惠及少數人的「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等等,讓知識分子去爭得死去活來,教育卻越來越糟糕;搞好國有企業,一會兒抓「500家」一會兒抓「200家」,結果弄得破產企業和下崗工人越來越多;反腐敗,抓個把陳希同之流消消人民的怨氣,既除掉了政敵又做了樣子,可腐敗卻象瘟疫那樣蔓延,共產黨幹部一如民謠所說「全國上下『無官正』」;等等不勝枚舉。做事情不考慮從根本上去解決,喜歡做表面文章,這就好象是在花瓶裏插幾朵花,不是爲了綠化而是裝點門面,上海人以「花瓶」刻畫江澤民還真是入木三分的。

現在有人說江澤民是「上海幫」,其實江澤民是揚州人,按上海人說法屬於「江北人(蘇北人)」,屬於上海灘上最被看不起的一族,很多上海人娶媳婦嫁女兒從來都是不要蘇北人的。江澤民五六十年代曾在上海工作過,到任後當然知道上海民間的這一陋習,作爲心理反彈,他以賣弄文化修養來提高身價,淡化人們因籍貫而產生的歧視。

於是在很多場合,見了鋼琴總不忘彈首曲子,見了外國人要說兩句外語,作報告時總要加進幾句唐詩宋詞,表現他書香門第的家族淵源(江澤民網頁上的介紹中還不忘「書香門第」這幾個字呢)。六四後到北京,作爲沒有高官背景的江澤民,雖有老鄧欽定當上總書記,但因坐火箭上來,總被自持功高或有高官家淵的陳希同、李鵬等人看不起。江澤民心底裏對靠父輩蔭福的太子黨和陳希同式的土八路也是十分不服氣的,爲了表現自己與這些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作爲第三代領導人應有的文化修養,江澤民又把在上海的習慣帶到總書記的位子上,而且變本加厲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搞個人崇拜,處處顯示自己的「天子」之相。

所以現在有人譏諷江澤民到各地視察往往是「高歌彈唱講政治」,每到一地講話、唱歌、彈鋼琴三部曲。 中國文化人的規矩是含而不露,「露」就是沒有文化的表示,所以江澤民的這些附庸風雅的舉動多少給人「賣弄」的感覺。

愛出風頭,作爲普通人也許說不上大的缺點,但作爲國家領導人愛出風頭,可能會損害國家利益。比如,江澤民見了外國人喜歡說兩句外語,98年訪問美國時也在很多場合使用英語與人對話,有一次他把中國人住房緊張,上海的公園裏常有人談戀愛誤說成作愛(makinglove),弄得美國人誤以爲中國人比他們還開放,這就是作爲國家領導人與普通人說錯話的不同。

在國內,常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人都知道,江澤民的出鏡不僅要比別人靠前,而且時間還要長,弄得新聞聯播成了領導人比鏡頭長短角逐場,新聞的含量是越來越少。作爲政治家把過多的精力用於「插花」,自然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籌劃國際國內事務。

鄧去世後江當一把手的這幾年,江澤民對內拼命想提升自己的「天子」相,對外千方百計過把大國領袖的癮,而經濟狀況卻是越來越不妙,政治改革更是舉步不前。以江爲核心的領導層整天爲「穩定」疲於奔命,爲「拉動」內需絞盡腦汁,美國爲首北約轟炸駐南大使館等突發事件,顯得縮手無策、不知所措,完全沒有一個國家領導人應具備的應變能力和政治智慧,真是糟糕透頂!(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9,86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