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選戰的意義還在於其過程
 
——旁觀美國大選有感之二
 
胡平
 
2000年11月21日發表
 
【人民報訊】總統大選,歷來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一臺大戲。今年的大選尤其富有戲劇性。在這裏,連一般平時不關心政治的華人都津津樂道,議論紛紛。這正是選戰的意義所在。

  選戰的意義不僅在於以民主的方法產生出國家的領導人,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權力轉移——這都是選戰的結果。選戰的意義還在於選戰的過程。

  選戰以它的戲劇性吸引了公衆的關注和投入,以它的競爭性激起了人們的思考和參與。選戰造成了政治人物彼此之間平等而開放的對話與交流,造成了政治人物與民衆的平等而開放的對話與交流,造成了民衆相互之間的平等而開放的對話與交流。

  丘吉爾說得好:「對於政治人物的教育而言,沒有什麼比選戰更重要的了。」唯有通過選戰,你才能深刻地把握社會的脈動,真切地了解人民的需要;也唯有通過選戰,你才能清晰地測試出你的理念和政見,測試出你的說服能力和領導能力,迅速地傳出你的信息,及時地調整自己。

  選戰是政治家的課堂,也是人民的課堂。選戰是民主社會的盛大節日,是全民參與的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雖然在平時,學校裏一直有公民教育和政治知識教育,書刊上媒體上有大量的政治研究和政治討論,社會上也有大量的政治活動,但總有不少人不關心不介入。可是,選戰卻能以其戲劇性和競爭性吸引住他們。我們可以斷言,在民主社會中,大部分民衆的政治知識、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不是在教室裏和圖書館裏進行和完成的,而是在選戰中進行的和完成的。據報道,一位北京的出租車司機說:「中國人還不能象美國人一樣搞選舉,因爲美國人熟悉政治,熟悉他們的領導人,中國人不熟悉,讓我們選也不知道該怎麼選。」這位司機說的也許是實情,但恰好顛倒了事情的因果關係。中國人不熟悉政治,是因爲我們無權參與政治;美國人因爲能夠參與政治所以才熟悉政治。不錯,選戰要求人民是公民,但正是選戰使得人民成爲公民。

  有人批評選戰「勞民傷財」。此話不對。選戰並不破壞人們正常的生活與工作。人民完全是自發地、主動地參與選舉活動。這和共產黨搞的強迫人們參加的各種政治運動——如所謂「社教」、「三講」——根本不同。不錯,選戰是要花錢的,但選戰花的是候選人自己的錢,是支持者志願捐出的錢。政府也對正式候選人給與一定的資助,其數量受到明確限制,譬如在美國大選之年,政府的資助不到全年總支出的百分之一。這和專制國家中名目繁多的各種慶典所花費的巨大金額實不能相比。轉自(大參考)
(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1,00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