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木匠皇帝」李瑞環
 
丁望
 
2000年11月7日發表
 
【人民報訊】2000年11月5日至9日訪問香港的李瑞環,66歲,是木匠皇帝,也是花瓶皇帝,他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爲統戰系統最高統帥。

李瑞環原是木匠,只念過四年小學,後來在北京建築工程業餘學院苦修。他勤學好思,是政治局成員中涉獵中國古代史較多的其中一位;他酷愛京劇,並因此與名旦雷英有所謂「豔聞」,他迷於看足球,善打乒乓,精於網球,外出北京必帶網球拍。在政壇,他肯辦實事,有魄力,獲「拆棚市長」之稱,他又以講實話、有個性著稱;他獲萬里、胡耀邦、胡啓立的推薦和提拔,崛起於天津進而入中央政治局,但從1993年以來一直當政協主席,戲稱他爲花瓶皇帝,惋惜英雄無用武之地,不過,在「黨和國家領導人」階層,他是第三代前期(64至73歲)較年輕者,在2002-2003換屆大改組中,有留在政治局常委會的年齡,他雖面對一些障礙,卻可能還有較好的政治前景。

李瑞環的一生與萬里的關係很大,從1951年17歲開始,他在北京第三建築公司當了15年木工,因萬里的賞識、提拔步入政壇。他是50年代聞名的勞動模範,他的事蹟被編入電影《青年魯班》。1959年,周恩來要北京副市長萬里督辦十大建築,李瑞環率青年突擊隊趕工十分賣力,得萬里好感,後來獲任北京建築材料公司黨委副書記。雖然這是芝麻小官,但文革於1966年爆發後他被列爲走資派,紅衛兵鬥萬里,他和另一建築工人張百發(80年代任北京副市長)被押去陪鬥,他苦中尋樂作了一副對聯:「過去香萬里,現在遺臭萬年。」張百發續了一個橫批「從零開始」。風浪過後,李、張去萬里家吃飯談起此事,萬里笑說橫批應是「東山再起」。

●曾管文宣拒極左傾向

1973年,萬里果真東山再起,出任北京市革委會副主任,李瑞環、張百發在較早前先復職當小官。1980年是李瑞環的人生轉折點,在萬里推薦下,胡耀邦和胡啓立把他提升爲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青聯副主席,1981年,他到天津當副市長,在胡啓立手下主管城市建設,把1976年以來住在地震棚的居民遷到新樓,很快拆掉了棚屋,這就是「拆棚市長」的由來。1982年,胡啓立調升中央辦公廳主任、書記處書記,他接任市長,後來又當市委書記,直到1989年六四事件後才離開天津。

六四後,江澤民接任總書記,李瑞環升任政治局黨委、書記處書記,李瑞環的調升和喬石的留任,是鄧小平的平衡安排。在書記處,李瑞環接芮慶文主管宣傳、思想工作,雖奉命批自由化,卻也盡力避免極左的偏向。

1993年政權機關改組時,李瑞環內定爲政協主席,傳是鄧小平要李接受這個安排,說周恩來夫婦和他都當過此職,李也就不「鬧情緒」了。不過,周恩來和鄧小平掛政協主席之名時,分別有總理、軍委副主席(後爲主席)的實權職務,李雖是政治局黨委,卻沒有什麼具實權的「山頭」,當第三線閒差政協主席,借香港人的話是「十分沒癮」。李的政協是大花瓶,可也只能議政,北京人說政協委員是「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這包含李的一份無奈。

●議政羣中具影響力

毛澤東的詞《蝶戀花》有「寂寞嫦娥舒廣袖」之句,李瑞環不是嫦娥,但當花瓶皇帝也怪寂寞,他是想真正的參政而不是「說了也白說」的議政,他有替老百姓辦實事的理想,很想幹一番事業,在花瓶冷宮自有無法舒展之苦。

不過,他在議政論壇常有「舒廣袖」的動作,或是發表半是牢騷半是期待的談話,或是下鄉調研寫政策建議的「關於農用土地的幾個問題」。在歷屆政協主席中,李木匠議政最熱心,難免有人在「問政」的壓力,傳有一個「李大人」不高興,說是政協越界干預國務院權限內的事。傳聞未必準確,但後來李木匠在政協說「不比不套」、「幫忙而不添亂」,被視爲有所指的「表白」。

把李瑞環在政協的議政稱爲「邊緣策略」,這是指在議政與「問政」之間尋求能影響政府決策和施政的空間,在權力邊界,在能與不能之間心盡一份建言之責。他的邊緣策略對行政決策很難說有什麼壓力,但在議政羣體中的影響力倒不小。(原載香港《信報》)(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4,24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