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水污染突破最後防線 威脅中國
 
2000年12月26日發表
 
【人民報訊】嚴重的水污染已突破了最後的防線,正在威脅着中國人民,威脅着中華民族的生存。請看來自《中國青年報》的報道。

★悲壯的長江 

1993年,記者選擇了重慶、宜昌、武漢三段污染帶來描述長江。  

那時的重慶造紙廠,每年排入江中的工業廢水達1000萬噸。每年枯水季節,其廢水所形成的泡沫在江中久聚不散,在流經城區江段,形成二三十公里的泡沫帶。
 
年產僅1萬噸的宜昌造紙廠卻能排出1000多萬噸廢水,在長江上製造出1.8公里的污染帶。
 
工業重鎮武漢市沿江近百公里的「工業走廊」給長江造成3大污染帶。 而治理污染的措施是把排污口沿江底部向江心延伸40米。

同時排入長江及其支流嘉陵江的生活污水,每年還有1.66億噸。其主要污染物指標均嚴重超標。
 
重慶市環保局當時一項調查表明:對長江污染比較大的是直接排入長江的次級河流。重慶市較大的次級河流64條,對其中19條河51個監測斷面的水質監測表明:屬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的佔49%。

長江既是沿江各城鎮主要的納污水體,又是人們主要的生活飲用水源。人們無法擺脫這樣一個惡性循環:自己排污自己吃。

時隔7年後,2000年10月,記者再次看到的長江,依然水質渾濁,江面上漂浮着稻草屑、泡沫飯盒及死豬、死雞。密集的航運船舶傾倒大量垃圾。 每年僅客輪向長江傾倒的生活垃圾就有3萬多噸,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3.6億噸。1993年曾提出禁止客輪向長江傾倒垃圾並向它們收取排污費,但至今未見效果。鄒家華副委員長慨嘆:「靠近葛洲壩的垃圾積累了3米厚,人站在垃圾上面居然沉不下去。這污染厲害不厲害?不得了!」

在長江的主要支流漢江,中下游13個主要城市的江段已出現40多條污染帶。今年,當一層大大小小的死魚漂過陝西省略陽縣城邊的河道時,老百姓瞠目結舌。  

★污濁的黃河 

黃河一流出人跡稀少的源頭,就在哺育人類的同時被迫承擔起了運載污水污物的重任。  
青海省沒有一家生活污水處理廠,整個青海省的沿黃企業和居民的生產、生活污水直接或通過支流排入黃河。黃河泥沙含量大帶來的一大好處是淨化能力極強。被嚴重污染的黃河在流進劉家峽水電站庫區後,經過沉澱,以1類水質流出。 但僅僅經過上百公里之後,進入蘭州時又成了3類水。流出蘭州時成了4類水,再經白銀市後降爲5類水。  

200多萬人口的蘭州市僅有1家生活污水處理廠,已經建設了13年,剛剛開始運行。這也是整個甘肅省沿黃地區僅有的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爲17萬噸/日,處理率30·9%,達標率18%。大量生活污水依舊直接排放。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馬啓智對記者說:「黃河成了一條大排水溝。各處的污染都排到黃河裏去了。我在中衛段的黃河裏取了一瓶水,完全是黑黑的污水,污水來自甘肅。目前我們的問題也不少,造紙廠的污染、農業的污染等等,我們要加強管理。」  

順流而下,寧夏之後是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對黃河的污染程度越來越重。此外,黃河的支流也無一倖免,全都被污染得一塌胡塗,最後還是把污染帶入黃河。  

在山西,710公里的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是山西省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39741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汾河流域是工業集中、農業發達地區,沿岸地區每年從汾河取水24.3億立方米,佔全省水資源利用總量的46%。  

這樣重要的一條河流,在當地人的索取和糟踐下,已難以爲繼。

由於不合理開發和過度墾殖,汾河流域出現了大面積的荒山禿嶺,林草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汾河水體80%以上受到污染,60%河段水體已喪失了使用功能,而且邊治理邊污染的現象嚴重存在。 956家企業沒歇沒停地向汾河排放着廢水。  

每年排入陝西渭河的廢水總量約6億噸,約佔整個陝西省年廢水排放總量的90%以上。 分佈在渭河兩岸的875家工廠,通過85個排污口每年向渭河排放工業廢水約3億噸。

★淮河治污回放 

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的淮河全長雖僅1000公里, 但其流域跨越河南、安徽、江蘇、山東、湖北的36個地(市)、182個縣(區),26.9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養育着1.51億人。在這片佔全國八分之一的耕地上生產着全國六分之一的糧食。

淮河的劫難與長江、黃河一樣無法逃脫。

來看看安徽省宿州市蕭縣的情況。

1978年,蕭縣有了第一家造紙廠。1992年,政府支持小造紙的力度升溫,蕭縣小造紙企業迅速發展到120 多家。安排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用工人數達6000餘人。

但隨之而來的惡果也得蕭縣人自己吃:小造紙帶來的廢水竟達1200萬噸, COD2.4萬噸,懸浮物3.5萬噸,所有的河道溝渠腐敗發臭,蚊蠅孳生,魚蝦絕跡。因蚊蠅瘋狂,百姓不得不

 
分享:
 
人氣:14,02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