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評述國軍「四大致命弱點」 中央軍委力主武力解放臺灣
 
2001年11月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兩國論」後,兩岸關係陷入極度緊張。中共中央政治局內部高層幕僚在一本最近出版的書中披露,兩國論使北京相信,「寄希望於臺灣人民,指望認同一箇中國,進而推動國共會談並最終實現統一」的對臺政策方向是「不切實際」的,用武力解決有其必要。中共中央軍委更評估認爲,臺灣國軍的作戰能力存在著「四大致命弱點」,所以對臺「打一場有把握之戰是絕對能夠做到的」。

該本名爲「朱鎔基在1999」的回憶錄,最近由明鏡出版社在海外出版,作者宗海仁據稱爲中南海內部人士。該書第六章「應對兩國論」對北京當時的反應有大量而清楚的描寫。書中說,對於兩國論後一下子繃緊的兩岸關係,中共高層幕僚馬上就近20年來的對臺政策進行了檢討,向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提交了報告,並專門向朱鎔基作了彙報。主要觀點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在輿論上寄希望於臺灣人民,指望他們了解情況、自我教育,認同一箇中國,進而推動國共兩黨會談並最終實現統一。其實,這是一種過時的、不切實際的策略。事實證明效果甚微。」

相反的,中共當局認爲,「李登輝一系列的曲線救臺政策,十幾年來一直『誤導著臺灣人民』,因此越來越多的臺灣人認爲兩岸不可能發生戰爭,臺灣有可能和平獨立。」

該書說,這種錯誤的判斷使「臺獨分子走得越來越遠」,已直接危及到兩岸的安全,甚至連現狀都難以維持,所以「必須立即警示」。該書總結相信:「臺灣問題是國家發展方向的問題,而井水不犯河水的政策不可能使臺灣問題得以根本的解決。」

書中提到,兩國論提出後不到1個月,解放軍總參謀部也同時向中共中央書記處提供了一份關於臺灣問題的報告,報告認爲:「一旦臺灣當局在分裂中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對臺動武就是必然的,美國干預也將是必然的,但不可能是大規模武裝干涉。」

美國不會進行大規模干涉的原因,除了考慮到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利益、唯恐中俄聯手之外,最根本的理由是,在美國國際戰略格局中,干預臺灣的目的是掣肘中國而不是與中國鬧翻,更不是爲了與中國戰爭,否則美國的損失就會太大,因此美國採取低度武裝干涉的可能性最大。

而共軍總裝備部也提交報告表示,臺灣軍隊的作戰能力存在著致命弱點。第一,武器裝備是『八國聯軍』,自身沒有軍工產業,500多個軍工廠均無規模,沒有能力維修高精尖進口武器;第二,臺灣50年沒有打過大仗,缺乏實戰經驗;第三,臺灣面積小,目標密集,重要目標不足200個。按照軍事科學規律中的二八律,一個百分之百的體系,起關鍵作用的只有20%,打掉這些重點目標,這個系統就被瓦解;第四,臺灣的中央指揮系統缺乏偵察衛星的支持。

該報告在結論中認爲,「總之,打一場有把握之戰是絕對能夠做到的。」同時更提出了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表。

作者在書中表示,在兩國論後,從中央最高決策層到中央軍事部門,從最高領導人到普通百姓,對於臺灣問題的看法幾乎意想不到的一致。中共最高決策層在評估戰爭的代價和所造成的破壞程度時,比毛澤東、鄧小平時代更加審慎。 (博訊)

 
分享:
 
人氣:13,34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