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內幕 › 文章: |
茶餘飯後話間諜──中共政治局內有CIA
間諜工作由於其高強度和高風險的工作性質, 對其人員在精神和體智力各方面都是超極限的挑戰。 在這樣環境下能維持高效率工作的唯一動力絕對不是金錢而是政治信仰。 許多例子可以證明, 凡是錢買來的間諜, 沒有一個不露馬腳做得長久,或是能長期埋伏下來的。 凡是長期潛伏的間諜往往都是由於有人變節被供出來才敗露的,而這些人絕不爲錢工作的, 這包括美國最近被判刑的漢森, 他曾經是中情局專管Anti-Intelligence 蘇聯局的 局長, 結果反爲蘇聯工作。 他是因爲政治觀點上不認同美國政府而爲蘇聯工作的。 中國現在很難找到有堅定政治信仰的人爲共產黨工作, 甚至很難找到願意爲國家利益無私奉獻的人, 如此這般如何能建立高水準的間諜和反間諜力量? 從專業上看, 自周恩來死後, 中國情報和安全工作質量和能力在七十年代後期大幅下滑, 也就在這個時期, 美國有了外交上的方便, 開始了大規模的對華間諜工程。 尤其是共和黨政府派遣的駐華大使都清一色的具有中情局背景, 最爲人所知的兩位就是老布什和李潔明。 幾年前, 李潔明曾經公開向國會透露說, 八十年代末中情局在中國的工作網受到過一次破壞, 但經過這幾年努力, 網絡基本恢復並且有很出色的工作成果, 鑑於問題的性質, 他不便說明是哪些成果。 小布什上臺後任命的最短命的駐華大使是從海軍過來的, 他可是海軍情報處的人。 這裏我提到了美國共和黨和海軍情報處(Naval Intelligence), 容我下文解釋, 暫時擱一擱。 國家的情治工作對外屬間諜工作, 對內屬反間諜工作。 反間諜工作中極爲重要的就是對國家工作人員包括高級官員的監控, 道理誰都懂得, 國家高級官員如果被策反或被"裝了榫頭"那個損失就大了, 所有的事都跟你反着來還不知道虧吃在哪裏。 國民黨老吃共產黨敗仗最終喪失江山,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老蔣意外失去戴笠, 國軍被周恩來的人滲透了。 老蔣手下真正的武將不多, 杜聿銘便是一個。 這個從來沒讓日本人贏過一仗的一代名將總是被共軍算在了前面, 杜聿銘很明白他的作戰部有共產黨, 所以在戰區作戰計劃會議上他閉口不談任何作戰計劃, 而電告蔣介石要同老蔣面談, 卻反被蔣批評說在黨國危難之際不能精誠團結。 當時杜聿銘懷疑作戰處處長郭樹槐, 說是作戰處有"一小鬼"(一小成木, 木鬼爲槐麼)。 杜聿銘臨死前, 這個郭樹槐還作爲老部下專程去北京看望杜, 杜聿銘拉着郭的手說:"我都要死了, 你就告訴我, 你當年是不是那邊的?" 郭樹槐就對他說:"杜長官, 你就安心吧, 歷史留給後人了。" 可見吃間諜的暗算真讓人死不瞑目, 更可想而知 的是, 間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關係到黨國存亡的命運, 誰手中掌握這個系統, 誰就是最有權勢的人。 過去周恩來之所以從來都是不倒翁, 原因就是誰都不敢也不能弄掉他。 周恩來在黃埔的政治部主任一職就是特務工作。 高層次的間諜工作就是政治思想工作, 戰場上的對手不一定是敵人, 但思想上的對手則是絕對的敵人; 戰場上的失敗是可以彌補的, 勝敗可以交替轉換的, 而思想上的失敗是不可逆轉的。 所以防敵禦敵必須從政治思想上開始, 這正是共產黨革命成功最重要的法寶之一, 也恰恰是中國目前情治工作受破壞最嚴重的環節之一。 周恩來臨死時把手中最機密的名單交給了鄧穎超, 鄧穎超臨死前又把這批名單交給了鄧小平。 到了鄧小平手中時, 中國的情治系統已經不再處於周恩來時期那樣的絕對權威之下了, 就有旁系支流出來和趙紫陽手下的人聯手搞出個紀檢委與之抗衡,喬石和尉健行就屬於這系人, 不過這些人資源和功底都有限。 可見鄧小平不是幹這行的, 這在周恩來時期是絕對不可能的。 等到鄧小平要死的時候, 他爲了報周恩來舉薦他再次出山的恩, 就把這批東西交給了周的養子李鵬, 所以今天幕後最有權勢的人就是李鵬了, 江澤民江山坐穩後敢給任何人小鞋穿, 就是還得跟李鵬賠小心。 不過周恩來的這點家當在李鵬手中敗得差不多了, 一方面不務正業, 一方面也是後繼無人, 周系人馬已經是強怒之末, 命運會和中統差不多。 這次遠華案非常關鍵, 弄不好周系從此一蹶不振。 遠華案就是朱鎔基在紀檢委協助下要搞掉李鵬, 紀檢委也想通過朱鎔基之手重創周系人馬。 一開始朱鎔基就痛失愛將朱小華, 原來朱小華的副手是陳寶航的兒子, 而陳寶航正是周恩來手下四大特務頭子之一, 誰知道朱鎔基整頓銀行系統當初就被周系裝了榫頭, 朱小華老婆動用國家資本去香港股市炒股票, 金融風暴虧大了, 朱小華從國家銀行中祕密劃款補倉, 這些勾當被一一紀錄備案, 絲毫不動聲色, 一到關鍵時刻就被拿出來派了用場, 薑還是老的辣。 不過遠華案還遠未見端倪, 鹿死誰手還真難說。 問題是如此派系鬥爭必然爲外敵創造了打入的機會, 當年中統軍統互相傾軋, 共產黨從中就得了許多好處, 所以我敢肯定美國中情局一定得了不少漁翁之利。 摘自(博訊)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