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不能忘记:美国——为了自由付出的代价
 
钉子
 
2001年9月13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由华裔女建筑师设计的韩战纪念碑,在黑色的大理石面上刻着在战争中阵亡的美军士兵姓名,潺潺流水从大理石面上流过,犹如时光流逝,而阵亡者英名长存。纪念碑上刻着一句发人深思的文字:“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恐怖主义袭击之后,美国总统布什已在今天(北京时间九点钟)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宣布将缉拿凶手,加强对恐怖主义的防范,以保护美国及其人民。

已经有人指出,此次恐怖主义袭击的得逞,是美国情报机关的一大失败。每年300亿美元的情报经费,似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也许涉及到情报方向的问题。现在看来,如果美国的情报工作更加有效一些的话,至少可以大大减缓这些恐怖主义袭击所造成的后果。但归根到底,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要防止自杀性恐怖主义袭击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是防不胜防。人们能够作到的只是尽最大可能减少它的发生并将它的后果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如果美国不是一个开放社会,如果美国实行极权专制,以它所拥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雄厚的财力,确实有可能将恐怖主义袭击彻底杜绝,至少是降低到一个难以为害的水平上。可以想象如果大家生活在奥威尔所描写的《1984》那样的社会中,人们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在老大哥的严密监视之下,这一类恐怖主义袭击是难以发生的。

问题是在自由与安全之间,美国将会作出何种的选择?很多年前读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当时他说:我们今天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是世界上任何民有、民享和民治的政府是否能否长存。我当时所能欣赏的是他演讲中的言简意骇和语调铿锵,所看重的他演讲中的美学价值,那时我还不能理解这一句话的深刻内涵。

今天,面对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一片废墟,我才突然明白林肯演说的意义所在。当美国在遭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之后,美国是否会为了安全而放弃对自由的坚守,确实是对自由的考验。

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是非常沉重的代价。不愿意付出这些代价,是不配享有自由的。从历史上看,美国人为他们所享有的自由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但在今天这样一个时候,在自由的代价变得越来越沉重的时候,他们又将作出何种选择呢?

六十年前,日本对美国珍珠港的海军基地进行了偷袭,今天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再知道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今天在华盛顿和纽约发生了恐怖主义袭击之后,有没有人认识到,这两次袭击背后的动机都是一样,都是对国际秩序中的正义准则所进行的挑战。当年日本策划对珍珠港的偷袭缘于美国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谴责,美国坚决要求日本从中国全面撤军,并撤销对满洲国和汪精卫南京政府的承认。美国及其盟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及其它原料供应,并在1941年11月26日向日本提出了著名的赫尔备忘录,实际上向日本发出了最后通牒。日本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孤注一掷向美国宣战。

而目前对美国的恐怖主义攻击都是出于对美国对外政策的不满和仇恨,最主要来自于对美国中东政策的仇恨。我不是中东问题专家,我知道国外很多中东问题专家到了中东之后就不再敢自称自己是专家了,说明中东问题的极端复杂性,远不是许多中国人想象的那么黑白分明。

美国偏袒以色列姑且不论其原因如何,但也看得出来,它也并没有对以色列的行为一味纵容。美国希望巴以和平,并主持过多次中东和会,通过这些和会巴勒斯坦得到了自己的土地,并在上面成立自己的国家。如果美国的中东政策非常极端的话,如果美国真的是奉行强权政治的话,仅仅根据巴以双方实力,巴勒斯坦人是得不到这一切的。

美国作为世界目前惟一的超级大国面对国际动荡局势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这种源于基督教的责任伦理观念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他们不能理解美国为什么要介入到世界上这么多地方的事情,正如他们至今不能理解美国当年为什么会介入到中日之间的战争中去一样。他们对美国的理想、哲学及信仰茫然无知,除了运用利益分析法之外,他们确实无法解释美国的行为。正如当年美国驻莫斯科大使波伦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一样,他们不具有理解美国和西方的知识水平。

如果美国放弃这些责任,如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那些日子里一样,退缩到孤立主义的堡垒后面,它确实不会招惹这么多袭击。这样一来,世界将变得更加危险。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表明,如果当时美国能够负起作为一个民主大国的责任,在反对法西斯早期侵略的行动中站出来发挥领导作用,那么,那些胆小和弱小的国家如英国、法国等等才会联合起来结成反对侵略的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就不会发生。但是,这确实需要付出代价。

上一次,当美国最终站出来反对侵略的时候,他们在珍珠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这一次,他们所付出的代价较之珍珠港还要更加惨痛,也许要到很多年甚至很多代以后,我们才能看出这些代价的价值,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懂得自由对于我们生命的全部含义。

当那些对美国遭受袭击拍手称快的中国人来说,了解到美国为了世界的和平所付出的代价后,还能说“爽”吗?

北大新青年

 
分享:
 
人气:11,66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