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施琅熱」使大陸高燒
據指出,「康熙帝國」在一些時間點上發生錯誤,如施琅爲清廷收回臺灣鄭成功政權所有的金門、廈門,時間是在康熙十九年,而不是康熙廿八年;清廷收復臺灣的時間,是康熙廿二年,而不是康熙卅二年。 再有,施琅爲清廷失復臺灣時,「康熙帝國」指鄭成功的兒子鄭經自刎身亡,但根據正史,當時鄭經早已病故,是由他的次子鄭克爽代表降清;「康熙帝國」指康熙下密旨,要求施琅不得入臺,而根據歷史,施琅不但入臺接受鄭克爽的投降,還在臺灣做了三個多月的安撫工作。 犯了關於施琅的歷史錯誤,「康熙帝國」可以說是踢到鐵板了,因爲出於當前兩岸關係的因素,施琅研究早已經成爲大陸的臺灣研究顯學。回顧歷史,施琅原本只是中國幾千年歷史過程中的一個小小軍事將領,唯一的可書之處,就在他爲清廷收復臺灣,但正因爲如此,大陸學術界對施琅的研究及讚揚,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由於施琅祖籍福建泉州,泉州因此成爲施琅研究的重鎮。一九八三年以來,大陸史學界就多次在晉江、泉州、廈門等地召開施琅學術研討會;一九九六年,泉州成立施琅研究會;二○○○年,廈門也成立施琅研究會,並定期出版「施琅研究」論文集。此外,福建各地還興建了施琅紀念館,舉辦「施琅杯」華文詩詞比賽、「施琅杯」燈謎錦標賽,並新編歷史劇「施琅將軍」等多種以「施琅」爲名的活動,而關於「施琅與國家統一」的研討會,更是年年舉行,參加的大陸學者動輒數百人。 大陸對施琅的研究熱潮,並不限於福建或是歷史學者,幾年前,在兩岸關係緊張的時刻,也傳出中共軍方熱衷於研究施琅的攻臺戰略,只不過這種對軍事問題的強調,在兩岸關係趨緩之後,又被歷史問題壓過。 大陸學者熱衷施琅研究的意義自不待言,主要在施琅爲清廷收復臺灣,廈門市中共官員在一次施琅學術討論會的發言中就明白指出:「施琅留給我們後人最珍貴的思想遺產:一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光榮傳統;二是以軍事手段促成臺灣問題政治解決的戰略思想。這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事實上,歷史學者受當代政治左右而選擇研究主題者,並不只是中國大陸獨有。日本殖民臺灣時期,日本學者熱衷研究鄭成功,原因在於鄭成功具有日本血統,可以充實日本對臺灣的統治合法性。臺灣早期對鄭成功的研究,不也是混雜在「田單復國」、「毋忘在莒」的春秋、戰國曆史中,一度成爲顯學。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