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告別踉踉蹌蹌的2001年 2002年仍凶多吉少
 
2002年1月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作爲東方世界的唯一大國——「中國」(指中國大陸),帶着她那本不該柔弱的身軀即將告別踉踉蹌蹌的2001年,而展現在她面前的2002年仍是一個凶多吉少的不詳之年。在2001年即將結束之際,很有必要對過去一年「中國」來個說三道四:

肉麻式吹捧籠罩「華夏」

翻開2001年「中國」媒體的日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一篇篇輝煌的成就,會毫無遺漏的擺在你的面前。在「正面輿論導向」的約束下,你很難看到一個客觀的「中國」,在上下級相互謊報的「數字遊戲」中,你很難分辨出哪組數據是真,哪組數據是假:那個「中國」天天都是欣欣向榮、陽光明媚、繁華似錦的景象;那個「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總是大幅度地提高,經濟發展速度定能達到所控制的水平,人均收入(尤其農民收入)絕對要比去年同期增加若干個百分點;在財政收入突破多少多少億元人民幣的條件下,興建了多少多少個大型工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道路交通四通八達,電力水利工程樞紐縱橫交錯;... ...當然,還會有連篇累牘的媒體報道,肉麻式的電視吹捧,以及各種大大小小的報告、文件、會議等等,足夠讓你情不自禁地有一種「捷報頻傳」的感覺。

「順口溜」揭穿謊言大國

「中國」媒體鏡頭反覆渲染輝煌成就,使中國的老百姓深感肉麻,就連有些幹部或記者也都深有感觸。有位幹部把「中國」的輿論模式編成了個順口溜:「成績要講夠,經驗要講透,優點不離口,進步不能漏。」有位記者怕真實報道挨領導批評,也編了首順口溜提醒自己:「多報好事,不報壞事,不出大事,保證沒事。」電視臺的記者編輯們對上級領導意圖更是心領神會,順口溜編得更精彩:「好景及時錄,鏡頭多角度。畫面反覆放,講話不怕長。事件沒大小,名次最重要。時間沒先後,領導排前頭。新聞沒日期,宣傳有成績。黑暗是從前,輝煌是今天。撒謊有獎金,求真要小心。領導一句話,對錯兩不怕。良心今何在?死後誰明白!」在這種輿論導向的誘導下,整天浸泡在謊言的海洋裏,而電視宣傳「輿論導向」部門自以爲如此愚弄,就能使老百姓分不清真假是非了。殊不知,老百姓再笨也能辨別出是非真假,即使電視廣播、報刊雜誌又是塑造,又是誇張,宣傳得象真的一樣,普通百姓也能看出是假的。現在,中國的老百姓很少有傻乎乎地坐在家裏看「新聞聯播」的。當問及爲什麼時,老百姓都說看着乏味,那玩意純粹是瞎編的,白浪費時間和電視費。那就納悶了,如此這般能達到什麼宣傳效果?只有老天才知道!

「撞機」事件現出無能原形

一個擁有十三億多人口的泱泱大國,只停留在國內的繪花繡花層面上,而對於關鍵國際國內的重大事務,特別是決定是非曲直的的關鍵問題,始終奉行「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把握機遇,因勢利導」十六字外交方針,卻不能及時地作出準確判斷,總是把握不住時局走向,也一時拿不出決策方案,直等到事發數日後才委託某某發言人出來表態。這叫什麼?這不叫「韜光養晦」,這叫「斷事無能」。論智慧,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華夏民族,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媲美的,怎麼竟墮落到人云亦云的行列裏面去了呢?不是嗎?「五. 八」駐南使館被炸,到現在不仍是不了了之?南海「撞機」,賠了幾個錢也不就相安無事了?國人被外國人槍擊、殺害、污辱,有時象徵性地發個言,多數情況下爲什麼連個抗議都沒有?「中國」對外國人如此寬容,對本國的黎民百姓又怎麼樣呢?對百姓的態度最適用的無外乎是這麼兩個字,一個是「怕」,另一個就是「壓」。對付老百姓的手段就一種,只要發現與政府有不同的苗頭,不論是言論還是信仰,都必須視爲「敵對勢力」,都必須套用「顛覆國家政權」這個法律名詞。試問一下,從小就生長在中國的百姓怎麼能去「顛覆」自己國家呢?假如有一羣手無寸鐵的老百姓能夠「顛覆國家政權」,那麼可想而知,這個所謂的國家政權該腐敗到什麼程度了?同樣的行爲,同樣的言論,同樣的信仰,爲什麼美國不怕,臺灣不怕,而偏偏「中國」卻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呢?「中國」當代執政者如此治國,將給中國的下一代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中國的未來將會出現什麼局面也是不難推測的了。

「一黨之私」毀滅了強國夢

2001年是蛇年,也算是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通過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申辦2008年的奧運會終於獲得了主辦權,經過與各國進行WTO艱苦談判又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這對於中國人來說的確是值得可惜可賀的兩件大事。然而,由於「中國」的治國重心發生了偏移,執政者把黨內外的權力鬥爭放在了首位,國家政體成了角逐權位的主戰場,其核心是以保住領導權與失去領導權爲爭奪交點,並把這種以「一黨之私」、「一己之私」爲出發點的權力鬥爭擴展到了國外,卻把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拋到九霄雲外。於是,在國際重大事務面前總是給人一種畏縮不前的印象,在處理國與國的關係上總是把點子打在防止「和平演變」的位置上,因此才會在外交上一次次地顯現被動,一次次地錯失良機。更嚴重的是,爲了防止「和平演變」不惜犧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認可丟掉許多發達國家的「西瓜」,情願去揀那些孤若寒蟬的落後國家的「芝麻」,還「打腫臉,充胖子」,搞什麼無償援助。結果怎麼樣?「中國」經濟已非常接近崩塌,偏遠農村地區的地方政府實際上已處於破產狀態,老師領不到薪水,民衆看病沒錢,這些農村與沿海的經濟狀況差距很大,形成了「一國兩區」的態勢。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這種極端貧困的處境將更嚴重,「中國」經濟情況必將陷入「混亂」,人民幣匯價會大幅下跌,「中國」將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失業大國」。

反腐敗舉措中途「叫停」

回顧2001年那不平凡的歲月,「中國」老百姓最關注的焦點是,覆蓋着整個「中國」的腐敗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對「反腐敗」這一決策已達成了一個共識。在反腐敗行動中,許多專家學者得出了一個精闢結論:「反腐敗,亡黨;不反腐敗,亡國。」因爲自從進行反腐敗以後,腐敗分子越反越多,貪官越反越大,腐敗反到一定程度只好「叫停」。爲什麼要被迫「叫停」?因爲腐敗案件的背後潛藏着更大的腐敗。賴昌星真不賴,一個小學文化程度的農民兒子,僅憑三百元起家,就迅速崛起一個偌大的遠華集團。走私犯案後,又馬上牽出原公安部副部長李紀周、福建省公安廳原副廳長莊如順、廈門海關原關長楊前線三大貪官,而後又暴出九屆人大常務委員、前公安部部長陶駟駒涉案高達七億元的醜聞,據悉還涉及到十二個副總理級高官和五十二個省部級高官。此外,許多高官及其家屬參觀了賴昌星建的「遠華紅樓」後,都撇撇嘴說:「看這個檔次的連眼晴都不會眨一眨,還不如地方上軍區的招待所呢!」腐敗已侵入了黨的整個肌體,執政黨不下臺,有誰能解決得了遍及全國的嚴重腐敗問題?如果不解決全社會的腐敗問題,那麼擁有九百六十萬公里的東方大國將很快就會人心渙散,迅速成爲一個不堪一擊的巨大軀殼。如此這般不亡國,難道還會有第二種結果嗎?

大規模示威此伏彼起

抗議、示威、遊行是弱勢階層表達不滿或冤情的最直接的一種方式,也是「中國」政府最反對、最討厭的一種表達方式。爲此,「中國」政府特意制定法律條文對「上街遊行」作了嚴格規定:「上街遊行」必須事先提交申請報告,經公安部門批准後方可行動;「上街遊行」必須按規定的時間、區域、路線進行,否則視爲非法集會。然而,在這種隨意「上街遊行」便是違法的高壓政策下,2001年「中國」各地抗議示威仍然接連不斷,從京城的首都鋼鐵公司到沿海地區的廣東順德,從東北的黑龍江大慶到西北邊陲的新疆和田,抗議示威的浪潮湧遍了整個「中國」。發生在2001年全國各地的抗議示威事件,僅僅是衆多事件中的一小部分。由於「中國」宣傳部門嚴控新聞媒體發表各類抗議示威消息,所有新聞單位不得采用新華社以外的稿件報道,以防止國內外敵對分子利用此類事件誘發羣衆發生示威行動,因此在國內新聞媒體上很少見到抗議示威消息。但是,一些重大的抗議示威事件仍然不斷傳出,搞得「中國」政府防不勝防,這就叫「防民之口甚於防堤!」

驚天爆炸聲不絕於耳

「轟」!「轟」!「轟」!2001年的「中國」,各類爆炸事件一起緊接一起,不但大煤礦、小煤窯、爆竹廠、歌舞廳、輸油管道頻繁發生爆炸,就連商場、賓館、酒樓、麥當勞、快餐店、住宅樓也同樣爆炸聲聲,甚至醫院、小學校、幼兒園也難逃厄運!

如此之多的爆炸案,不排除有些是責任事故原因,如果是有人或團伙故意所爲,就很難說這個社會已糟糕到什麼地步了。這麼多的爆炸事件,都往瘋子、聾子、精神病等理智不健全的幾個人身上套,是不是有些不合乎情理?除了幾宗報復性的爆炸案外,很難不讓人對一年當中接二連三發生的這麼多爆炸事件感到困惑,甚至恐慌。讓人困惑的是,一起爆炸案迅速結案後,另一起爆炸案又接連發生。讓人恐慌的是,每起爆炸案的偵破都草草收兵,真正的案犯就會得意洋洋地逍遙法外,老百姓時刻面臨着被無辜炸死炸傷的威脅。倘若這種可能真的存在,那麼將會直接地危害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千家萬戶的正常生活就會受到嚴重干擾。如果一些爆炸案是因某些階層對社會不滿而起殺心,那麼可以想象這個社會該是多麼的恐怖!所以,政府部門不要忽視爆炸聲背後的怨氣,對某些爆炸案一時查不到事故原因的爆炸案要首先檢討自己的行爲,是不是隻讓平民百姓「以德治國」,自己卻不施行「德政」,而推行「暴政」?

重大事故頻繁發生

進入2001年,全國各類事故接連不斷。據統計,全國道路交通事故率最高,事故死亡人數居世界第一。2001年1至10月份,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66.6萬起,造成7.98萬人死亡,47.6萬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5.7億元;平均每天發生2220起事故,死亡266人,傷1587人。截至11月底,全國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35起,造成594人死亡,577人受傷。平均每天發生2220起事故,死亡266人,傷1587人。據開放雜誌不完全統計,在2001年10月21日至11月20日這30天內,「中國」煤礦事故共有4547人喪生。這是

 
分享:
 
人氣:12,57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