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江澤民的進退底線──「兩個不放手」(圖)
 
作者:尚雲
 
2002年5月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至九月中共十六大召開,中共還要再走幾個不得不走的過場。

今年三月舉行的人大、政協「兩會」,是中共十六大前一次人數最多的政治菁英大聚會;但「兩會」召開前,所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被告知,作爲「兩會」的紀律,嚴格限定不能議論、猜測、更不能傳播與十六大有關的消息,既不能在私下談話中涉及,更不能在公開發言中提到與此相關的話題。

政治菁英不能議政,堪稱是有中國特色的政局所獨有。這種只有極少數人蔘與的黑箱政治運作,爲中共政局走向和政策變化增加許多不確定性。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政治菁英都受制於這種不確定性。自去年初以降,上海的一些中層官員多次聯名上書中央政治局,要求江澤民顧全大局,留任黨的最高領導人一職。

這些勸進的官員心裏有底。就是江澤民在二○○○年十二月對少數幾個官員發表的「西山談話」(西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西郊開會、休閒的地方)。在「西山談話」中,江澤民明確表示,在十六大後,他本人要親自抓兩件事,對這兩件事的工作不會放手,即:「軍隊工作不放手」和「撒手武器的研製工作不放手」。這個談話,已在軍中高層小範圍傳達,簡稱「兩個不放手」。

「兩個不放手」清楚表明江澤民在十六大上進退的底線,至於其他工作放不放手,江澤民則未言明。不過,親耳聆聽「西山談話」的中共上海市首腦,體會到江澤民底線以上的更大政治抱負。

「西山談話」,就是中共十六大不確定中的確定部分。

去年下半年,香港媒體發表一篇引人矚目文章,該文在對江澤民極盡溢美之辭中披露,江澤民將在中共十六大上卸下所有黨內外職務。據說,這篇文章惹得龍顏大怒。是否確有其事,人們不得而知。但是,就在外界還在領會此文所要傳達的含意時,該刊卻在接下來的一期,發表一篇否定江澤民全退的文章。一看便知,此文是爲上一期的紕漏亡羊補牢。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一篇文章發表在該刊最新一期上。這篇以化名發表的文章縱論天下大勢,細數內患外憂,並由此得出結論:只有江澤民才能把握大勢、紓憂解難;因此,江澤民繼續掌控黨政軍大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這篇文章直言,江澤民在中共十四大的時候,鄧小平還在;十五大時,鄧小平剛死,而十五大的籌備工作大都在鄧小平在世時完成了;如果再(在十六大上)給江澤民幾年時間,江澤民就會進行大家所企盼的政治改革。在中共十五大上坐穩位置的江澤民,要在十六大上才能圓其全部政治抱負。

至於爲什麼要再給江澤民幾年時間,文章列舉的理由,倒是與上海市官員的勸進書大同小異,無非是國際形勢空前複雜、國內改革要連續闖關、臺海局勢動盪不安;要解決這些問題,渡過這些難關,需要江澤民的領導經驗,需要以江澤民爲核心的第三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的穩定和安定。

當然,江澤民要在中共十六大上圓夢,現時還存在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不過,在「兩會」上,海南省委書記白克明已提出議案,建議修改憲法,除把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理論列入憲法,還要根據將在中共十六大上修改黨章的有關規定,相應修改憲法。人們明白,這才是「兩會」上份量最重的議案。

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有如此大的政治抱負,那麼,在臨近十六大時,遍尋大陸媒體,仍然隻字不見「第四代」的字樣,就不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

要實施跨越代際的領導,僅此是不夠的。還有一個條件必不可少,那就是被跨越的一代要顯現出不堪重負的頹朽狀態。最近,江澤民頗耐人尋味地對中共中央黨校在學習風氣、文憑發放等方面的不正之風進行批評。對此,中央黨校校長鬍錦濤,恐怕難辭其咎。

那些呼籲江澤民繼續掌舵的勸進書和文章,都不約而同地列出一個重要理由,即江澤民善於駕馭複雜的國際形勢。

江澤民「駕馭」一說,出自上世紀九0年代中後期洪水氾濫時。是時,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在軍隊抗洪勝利時發表文章,盛讚江澤民是能夠駕馭國際國內複雜局勢之人。此後,在美國飛彈攻擊中共駐南斯拉夫使館、「中」美軍機相撞等事件中,這一說法被無數人無數次地重複。現在,這一說法堪稱用在刀刃上。

中共所謂更復雜的國際形勢,說得明白些,主要指的是構成中共外交軸心和主線的「中」美關係。

今年十月,江澤民還要親赴美國,再次展現他的駕馭能力。如果他接受勸進,美國之旅萬萬不可少。這也是他不得不應美國人要求,放胡錦濤赴美的原因之一。不過,有一個指標可以衡量美國人是否喜歡由江澤民繼續駕馭「中」美關係,這個指標就是:江澤民能否獲邀到布希的農場品嚐德州烤肉。

江澤民當然知道,他要駕馭國內形勢,僅靠駕馭國際形勢是不行的,關鍵還在於能否駕馭軍隊。他也當然知道,靠「三講」不能駕馭軍隊,「三個代表」也不會被軍隊當成軍餉。於是,他不顧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力主大幅度增加軍費開支,力求首先贏得軍心,以堅固自己在中共十六大上的政治底線。

因之,胡錦濤要想坐到正駕駛的位置上,在中共十六大前,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聯合報)

 
分享:
 
人氣:13,04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