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鮑彤吳國光談中共十六大
 
2002年9月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最近一些媒體以及互聯網網站陸續報導或者引述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祕書、前中共中央委員鮑彤撰寫的文章。中共內部的改革派人物鮑彤由於反對1989年天安門的鎮壓曾經受到7年監禁。 他目前在北京處於不公開受監視居住狀態。

美國之音8月31日報導,鮑彤表示,他最近撰寫的文章既是評論「三個代表」理論,也是評論中共十六大。鮑彤說: 「三個代表實際上等於是16大的靈魂,現在全世界都在猜測16大會往什麼方向走,不把16大的靈魂看清,就不能破譯16大。」

鮑彤認爲,共產黨講「三個代表」,其中一條說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是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卻忽視廣大失業工人、廣大農民的利益。 鮑彤說:「什麼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呢?既然是共產黨,首先想到的就是工人。我認爲,共產黨過去確實代表工人,向全世界揭露工人在舊社會所遭遇的痛苦,但是從解放以後,它變了。現在共產黨根本不願意在報紙上來講中國的工人有什麼痛苦,因爲這牽扯到它作爲工人代表的面子。過去揭露工人的痛苦,因爲它可以說這是工人的敵人加給工人的痛苦。爲什麼現在不願意說工人有痛苦,因爲它自己當了代表。代表工人階級的共產黨不敢說中國有多少工人失業,不敢說中國工人現在的處境,不敢說工人勞動的後背軍,也就是盲流、也就是童工。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夠說,共產黨還代表工人呢?」

理論沒有進步意義

西方媒體最近報導說,目前中國右翼知識分子及一些黨內人士不願意正面抨擊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理論,因爲他們認爲有關允許私人企業者入黨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鮑彤認爲沒有進步意義。鮑彤說:「我認爲沒有進步意義。在這個問題上我的觀點非常明確。我認爲共產黨是要吸收資本家入黨。它要考慮是什麼樣的資本家。是贊成、支持它一黨專制的資本家,也就是紅色的資本家;反對一黨專制的資本家,它一個也不會吸收,就象反對一黨專制的工人,它一個也不會吸收,吸收了以後也要清洗出去。所以問題不在於是工人還是資本家,問題在於是不是反對一黨專制,這是它真正吸收黨員的根本標準。吸收紅色資本家、吸收暴發戶入黨,能夠對中國社會起推動作用嗎?我認爲相反,會使中國向更加獨裁、更加專制的道路倒退。」這是前中共中央委員、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祕書鮑彤發表的看法。

互聯網批江匿名信

據說最近批評江澤民的人士還包括中共高層強硬派人物,有一封在互聯網上相當流行的匿名信,批評江澤民有意緊抓權力。有消息說,這封未署名的信函可能是中共元老、當年提拔胡錦濤的前政治局常委宋平所寫。 不過,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教授吳國光認爲,這不太可能。吳國光說:「我是不太相信,因爲在網上寫匿名信的人一般都是沒有渠道介入高層決策。我覺得宋平是能夠介入最高層決策的,目前能夠決策的大約就是12個人左右。一個是現在的7個政治局常委,再有就是已經退休的5個前政治局常委,或者是常委級的人馬。那麼宋平是非常資深的領導人,應該說在已經退休的前領導人裏,宋平是權力最大的。如果在政治局現任常委裏還有第8個,那肯定就是宋平,所以我覺得宋平不會以匿名的方式發表意見。他會以共產黨內部閉門的方式、底下溝通這樣的方式來發揮他的影響力。我覺得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謠傳呢,可能是因爲有一些可能和宋平關係比較密切的人,像一些老幹部,發表所謂的『勸退信』,有些人就把它和宋平聯繫起來了。」

中共派系複雜得多

有西方外交分析人士認爲,中共高層明顯地可以劃分爲[上海派]和[共青團派]。「上海派」屬於江澤民的支持者。這些人一直竭力勸說江澤民繼續留任中共總書記。所謂「共青團派」以胡錦濤爲首,他們希望江澤民能夠遵守70歲以上退出政治局的規定,不再擔任政治局常委;而那樣一來,江澤民可能就無法繼續擔任黨總書記一職。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教授吳國光認爲,中共高層的派系情況要比這種分析複雜得多。吳國光說:「我想要是用派系的方式分析,圖像要比現在複雜得多,因爲我們知道,軍隊也是擁護江留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但是我們不能用『上海幫』來概括軍隊。可以看到在決策層、所謂第三代當中,江可能也不是太有多數的支持力量,無論是朱鎔基也好,還是李鵬也好,他們可能都不太贊成江澤民留任黨的職位,包括已經退休的老一代領導人,比如宋平和萬里,他們恐怕也不傾向於江澤民留任。再往下一層,我想可能贊成江留任的力量反而比較強一點,就是說軍隊裏實際管事務的人,地方上現在在第一線的領導人。所以說,如果完全從派系劃分,很難說究竟誰的力量更大一些,因爲背後的派系聯繫本來就不太清楚,他們的政治傾向現在也不是太清楚。」

這是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教授吳國光對中共高層未來的人事變更發表評論。正像某些評論家所說,在一黨專政的中國,官方媒體對中國未來的最高權力分配緘口不言,中國十幾億普通老百姓似乎只有耐心等待,而外界所能做的,只能是無盡的猜謎遊戲。

 
分享:
 
人氣:14,11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