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第一槍距離不到七公尺,第二槍距離僅三、四公尺(圖)
 
2004年4月9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國際知名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4月9日晚抵金華路槍擊案地點重建現場,三一九專案小組不排除兇嫌重返現場觀察的可能,特別派出數十名幹員來回梭巡、錄影,讓圍觀民衆一一入鏡,作爲日後偵查的線索之一。

自由時報臺南10日報導,李昌鈺等人昨天晚上完成奇美醫院的調查工作後,即逕赴金華路三段進行現場重建,根據檢警過去的辦案經驗,不少兇殺案或縱火案發生後,歹徒都可能會回到現場察看自己的「成果」,或是了解檢警偵辦該案的情形,偵辦槍擊案的專案小組,自然也不排除兇嫌重返現場的可能性。

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昨晚間前往臺南奇美醫院檢視病歷、照片,並漏夜運用雷射彈道比對設備,在臺南市金華路進行現場重建。

 第一槍 距離不到七公尺!
 第二槍 距離三、四公尺!

經雷射交叉比對,依彈殼落點位置,假設槍手在此,則初步研判槍手所在位置應在金華路三段十四號慢車道間,依車速廿至三十公里判斷,槍手在與車距不到七公尺時開第一槍,車行三、四公尺後再開第二槍,兩槍之間不到一秒鐘完成,而槍手開第二槍時,距車身約三、四公尺遠。

據悉,李昌鈺昨日上午抵達下榻飯店後,驅車直接前往總統府,勘驗陳總統傷勢,李博士不但測量傷口、並丈量陳總統穿衣服情形,及傷口與肚臍的距離,待了半個小時後離去。

李昌鈺博士隨即前往刑事警察局檢視所有物證,結果在現場尋獲的彈頭、彈殼上,發現可疑的「工具紋痕」(machinemark),這是否意味着能從中判斷爲同一把槍枝發射,李昌鈺不願正面回答,但表示對釐清案情可能會有幫助。

李昌鈺博士等一行人昨晚在刑事局長侯友宜陪同下,赴陳水扁總統遭槍擊地點的臺南市金華路,當吉普車拖抵現場後,以雷射光束透過擋風玻璃彈孔實施現場彈道重建,刑事局鑑識科長程曉桂坐呂副總統所坐的高腳椅,模擬呂中彈情形,再由另一人模擬陳總統站立情形,模擬其中彈情形。

剛開始時,仰角太高,可能性不大,隨後進行調整。不久傳出重大突破,美國鑑識專家於測出槍手第一槍的角度後,再以拾獲彈殼的金華路三段十四號前位置,進行雷射光束反射,再將第一槍的雷射光束與這次雷射光束的交叉點,試圖尋找槍手最可能的位置,結果交叉點於十四號前慢車道上。

當李昌鈺等人找到這個可能開槍的地點後,即以臺南客運公車站牌爲中心點,再以雷射光束反求吉普車上擋風玻璃上槍擊點,再行確認。

同時,刑事局依據陳水扁總統車隊的行進路線,以及狙擊手可能最有利的逃亡路線,也判斷狙擊手應從金華路三段往四段的方向離開現場。

據刑事局研判,車隊行進的金華路二段往三段的路段,有一個一百六十五度的轉角,讓車隊車速減緩,提供狙擊手狙擊機會,此外從金華路三段後,每隔一百公尺就有巷道,有利逃亡。

 
分享:
 
人氣:14,19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