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张爱萍将军与三峡工程可行性及人防安全问题 (图)
 
作者:王维洛
 
2004年6月18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



60年代,张爱萍陪同毛泽东接见部队官兵。

1、受命主持三峡水坝人防安全问题的研究

张爱萍将军(于2003年7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生前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多将军中有儒将之称。

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决定要建长江三峡巨型水坝,但是一直未下决心,三峡水坝的人防安全问题是当时最大的顾虑之一。周恩来总理把水坝人防安全问题的研究任务交给了当时的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将军和国防军委主任张震将军。研究任务是∶完全依照战争需要,寻找一处易于躲避敌机轰炸,而又能够布置足够防空力量的坝址,大坝必须能够承受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打击。“从人事任命上来看,就足以看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对三峡水坝人防安全问题的重视。

至1961年三峡工程因经济困难被迫下马,负责三峡工程的长江水利委员会面临解体,后被降级为长江流域办公室。但是张爱萍将军和张震将军领导的对三峡水坝人防安全问题的研究,却一直未停。研究的结果是在三峡的一个名为石牌的地方建大坝。石牌坝址位于三峡的腹地,山势险要,江面狭窄,不利于敌机轰炸,周围地区可以布置大量防空力量,以保大坝安全。具体方案则采用定向爆破,将坝址周围的山体填入江中,在江上筑成一座人工大山,山体中再筑大坝,这样敌方药炸弹扔过来,也不过只炸了一块山体,而山中的大坝则是安全无事。再在大坝上游十公里处修一座水下大坝。万一山中的大坝被毁,水下大坝还能阻挡江流,减少受害程度。防空部队绘制了防空力量部署图,组成防空网。在中国原子弹爆炸的场地,哈军工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坝受爆核武器攻击的类比试验。

就在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前不久,张爱萍将军完成了研究课题,并将结果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在目前的情况下,三峡工程的安全无法保证。

应该说张爱萍将军主持的研究课题的结论,对毛泽东和周恩来后来的决策起了很大的影响。周恩来总理一生谨慎,说:高坝大库是我们子孙的事,21世纪的事。文化大革命中,水利部和湖北省曾向毛泽东汇报建设三峡工程的计划,毛泽东反问道∶头顶一盆水,你就能睡得著觉?毛泽东认为三峡大坝后面的几百亿立方米的蓄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最大的威胁,特别是在世界并不安宁的时候。

2、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人防安全问题结论

1992年全国人大批准了三峡工程,关于三峡工程的人防安全有如下的结论∶
1)三峡工程战时可能成为敌人实施战略袭击的目标之一;
2)基于现代化战争有征兆可察,有可能预警放水,降低战时运行水位是有效的主要人防对策;
3)由正常蓄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的时间最多为七天,可基本满足军事部门的要求;
4)必要时可将三峡水库水位降低到海拔135米甚至更低;
5)溃坝影响仍属局部地区性灾难问题,大坝人防不成为三峡水库选择的制约因素。

这个结论来自1986年开始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中关于人防安全问题的研究,是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主持完成的,当时只邀请了中国解放军工程兵的几位顾问参加。

下面就这个结论进行简要分析。

3、三峡工程战时可能成为敌人实施战略袭击的目标之一

2004年6月10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中建议台湾将三峡大坝作为军事目标,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指出,如果内容属实,那就清楚地表明这个报告充满冷战思维,心怀叵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指是美国国防部在5月28日送交国会的《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中指出,台湾为了吓阻大陆,可能考虑瞄准大陆基础设施,例如三峡大坝。6月8日,台湾方面表示,“国防部”确实有过类似的研究计划。据台湾《自由时报》报道,台“国防部长”李杰在8日宴请“国防立委”时,曾私下和“立委”们谈过袭击三峡的问题。其实在2003年媒体就已经报导过,台湾军方用电脑类比攻击大陆的三峡大坝。

历史上不乏袭击对方水坝的实例∶1943年英国空军炸毁了位于德国主要军事工业区鲁尔区上游的姆纳水库大坝(moehnesee),破坏其水源供给。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队也轰炸了朝鲜的水库大坝。美国华盛顿的空间博物馆中展出了当时飞机轰炸大坝的图片。

这些事实都表明,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关于人防安全问题的结论之一是正确的∶三峡工程战时可能成为敌人实施战略袭击的目标之一。

4、现代化战争有征兆可察

张爱萍将军主持的三峡工程人防安全问题的出发点是“完全依照战争的需要”,这里包括了一切战争手段,特别是不宣而战的袭击。而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则是从另一个前提出发∶现代化战争有征兆可察。就是说现代化战争不可能是袭击。

根据参加三峡工程安全论证的总参工程兵顾问殷子书教授的讲话,“现代战争有预警时间”是1985年总参谋长联席会议所制定的。而一直专门负责研究战争时期和突然袭击情况下部队后勤供给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胥光义将军对这种结论却未有所闻。

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的实例证明,空中袭击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之一。1991年中国政协副主席,物理学教授钱伟长先生,曾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海湾战争的启示〉〉。钱伟长先生从海湾战争谈到埃及的阿斯旺水坝,从黄河决口谈到三峡水坝。钱伟长认为,“决不能花了几百亿或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世界上最大的大坝,给我们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诈勒索的筹码。这里启示我们,在和平还没有保障的国际形势下,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的。”

5、由正常蓄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的时间最多为七天,可基本满足军事部门的要求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降至防洪限制水位,需要在7天事件内将221亿立方米的水放空,每天需要排放31.57亿立方米,每小时1.32亿立方米,每秒36541立方米。三峡大坝的设计排放能力为11万立方米,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排放水库的蓄水。问题是水库下游地区是否有能力承受这么大的排水量。因为下游河道不但要承受长江自然流量,还要承担水库降低水位所宣泄的每秒36541立方米的流量。设自然流量为X立方米/秒,降低水位时流经下游的流量为36541+X立方米/秒。1998年7月2日长江宜昌出现的第一次洪峰的流量为53500立方米/秒,以这个流量作为下游河道可以承担的流量,则36541+X立方米/秒不能大于53500立方米/秒,即自然流量不能大于16959立方米/秒。查找长江自然流量资料,长江自然流量超过16959立方米/秒是个经常出现的现象,一年中有起码4个月以上的时间超过这个流量。

三峡水坝人防安全问题的考虑是从最不利的条件出发,还是从最有利的条件出发?从对三峡工程最有利的条件出发,可选用在枯水期时的长江自然流量,比如4000立方米/秒,在七天时间内将水库由正常蓄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是可能的。如果选用不利条件下的长江自然流量,比如汛期的流量,7天时间内从正常蓄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是不可能的。如果选用最不利的资料,根本不可能把水位降到海拔145米。

三峡工程论证选用的是对三峡水坝最有利的条件,所以有可行的结论。但是敌方会选择这种时机打击吗?

6、必要时可将三峡水库水位降低到海拔135米甚至更低
三峡水库的水位降到海拔135米甚至更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第一、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为零,没有防洪效益;在7天时间内放水至海拔135米,可能造成下游人为洪水灾害。
第二、三峡工程的发电能力将减少75%以上;
第三、长江航运在三峡坝址处中断。

在三峡工程论证时,军事评论家杨浪有如下的评价∶三峡工程位于国防整体中十分重要和十分敏感的地位,一旦受到威胁或被炸,会产生影响全局的灾场效应。中原屯兵,是中国战略机动力量和战略预备力量所在,一旦毁坝的洪水吞噬这精锐力量,后果不勘设想。洪水淹没区内,部队兵器难以调动。重要的铁路干线被冲垮,能源供应紧张,社会不安定,内耗增加,将是一场整体的,全局的灾难。杨浪认为,敌方将用定点威胁的策略对付三峡工程,即公开威胁三峡工程而无需直接打击,三峡水库就必须做出反应,比如水库放水至海拔135米,即形成人为洪水灾害,发电能力大幅度减少,长江航运中断,导致了经济和社会的混乱。不费一兵一卒,即达到削弱对手的目的。

7、溃坝影响仍属局部地区性灾难问题

三峡工程论证时采用了模型类比的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坝部分被炸和全部被炸时对下游地区的影响,认为溃坝影响只会造成局部地区性灾难,而不是全局性的灾难。这里什么是全局性的灾难,什么是局部地区性灾难,三峡工程论证没有明确的定义。

正如前面已经谈到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模型试验中,采用了什么边界条件?是在什么条件下三峡水坝被炸?被炸时水库的水位是多少?水库中的蓄水有多少?被炸时长江自然水流情况如何?长江下游河道的水位情况如何?三峡工程论证选用的正是对三峡水坝最有利的条件,水库水位已经降至海拔135米……

为了让读者了解溃坝洪水的危害,笔者在这里选用最有权威性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关水库溃坝一段的解释:

“大坝在蓄水状态下突然崩溃而造成的向下游急速推进的巨大洪流。洪水特征:1)猝然性。溃坝的发生和溃坝洪水的形成通常历时短,往往难以预测。洪水波常以立浪或涌波形式向下游急速推进,时速常达20至30公里以上,下游临近地区,难以从容防护。

2)峰高量大,变化急剧。最大洪水出现在坝址处,溃坝初瞬或稍后。洪峰流量比寻常雨洪的流量大许多。一个坝高为25米,库容为5亿立方米水库的最大溃坝流量曾达到78200立方米/秒(作者注;接近1954年长江洪水宜昌站的洪峰流量)。立波的波峰在传播初期很高,立波经过处的河槽水位瞬息剧涨,水流汹涌湍急。溃坝洪水的这两个特征,使它的破坏力远远大于一般洪水。”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这段注释,可以被认为是公正的第三者的评论。回想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溃坝所造成灾难的事实,板桥水库坝高25米,最大蓄水量不过五亿立方米,而三峡水库在水位130米以上的蓄水量超过三百亿立方米,板桥水库溃坝时的暂态洪峰流量达78200立方米/秒,造成了二十三万人死亡(全国政协常委孙越琦等提供的资料)。如果三峡大坝一旦溃……

在三峡大坝下游三十多公里已经建有葛洲坝水坝,该工程于1970年动工兴建,1988年完工,是座低水头水电站,葛洲坝大坝将水位提高了不过二十余米,水库最大蓄水量二十三亿立方米。当年关于葛洲坝大坝工程人防安全的结论是∶“葛洲坝大坝一旦溃坝,湖北省境内长江中游两岸和湖南省部分地区,将造成灾难性后果,武汉危在旦夕,京广铁路至少将中断两个月。”这无疑是灾难性后果。为了保卫葛洲坝大坝的安全,中央军委决定布置两个航空师来保卫大坝工程,以防敌人空袭。而三峡水库蓄水量是葛洲坝水库的十五倍,坝高更是几个等级的差别,溃坝后的结果肯定要比葛洲坝大坝严重许多。加上三峡大坝在上游,一旦三峡大坝发生溃坝,下游的葛洲坝大坝也极有可能被冲毁,造成连锁反应。因此三峡溃坝的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8、宁失一子,不让一先

围棋大师说,宁失一子,不让一先。占据先手,可占角,可筑边,可逐鹿中原,棋盘上掌握主动。丧失先手,步步应对,则处处被动。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认为∶从国防观点看,三峡大坝无疑自动制造一个弱点资敌。若大坝被炸毁,则两湖三江人民皆沦为鱼鼈矣。

三峡大坝是自自己送给敌方的一个资敌弱点,和黄万里持同样观点的人颇多。

如果想先发制人发动攻击,摧毁敌方的攻击力量,就必须先考虑一下自己这里有无后顾之忧,就必须把三峡水库中的水位降至海拔135米甚至更低。这个行动无疑给敌方发了信号∶我们现在正在作“先发制人”进攻的准备。这样的攻击能有效吗?

9、三峡水坝安全问题的漏斗

2003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郭树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会承认,三峡工程论证时没有考虑恐怖分子可能对水坝的破坏。但是郭树言认为如果恐怖分子对大坝袭击,对大坝威胁不大,因为三峡大坝是一座由几千万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铜墙铁壁”。

其实,三峡大坝从结构上来说有许多弱点,比如船闸、升船机、泄洪闸门等等。2003年三峡船闸试通航现场直播中,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张羽说,船闸闸门出事,江水将一泄千里。张羽一言道破了三峡水坝安全的天机。船闸闸门是弱点。

比船闸更危险的是三峡升船机。三峡升船机位于大坝左侧电厂的左上方,目前尚未建成。等到升船机建成时,人们就会看到一条贯穿三峡大坝的宽超过23米、深达55米的大槽,那时也就容易理解。升船机的闸门被破坏,同样会产生溃坝的效果,后果比船闸门被毁更严重。在1989年三月三峡工程论证会上,1989年的汇报会上,在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决策前参观的三峡大坝模型中,所示的升船机的模型和图都是错误的,因为这条横贯大坝的大深槽没有表现出来。

而破坏升船机闸门、船闸闸门不需要什么大型常规武器,也不需要核武器。重庆航运安全部门认为恐怖分子可能劫持轮船,冲击大坝的薄弱部位,或从将炸药置于轮船上,破环升船机闸门或船闸闸门。

10、张爱萍将军不同意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关于人防安全的结论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只有张爱萍将军领导的、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完成的关于三峡工程的人防安全问题研究报告,是唯一的来自军方的报告,报告的结论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三峡工程的安全无法保证。

前期主持葛洲坝大坝建设的第一、第二、第三把手均来自部队,葛洲坝大坝的人防安全的结论,也可以认为是来自军方的意见∶葛洲坝大坝一旦溃坝,湖北省境内长江中游两岸和湖南省部分地区,将造成灾难性后果,武汉危在旦夕,京广铁路至少将中断两个月。

根据李锐先生文章的介绍,张爱萍将军不同意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人防安全问题结论。三峡工程上马前后,水利部、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曾多次邀请张爱萍将军到三峡工地去视察,给公众造成张爱萍将军认可三峡工程和有关人防安全问题结论的印象。但是张爱萍将军拒绝了这些邀请。从张爱萍将军对三峡工程的态度,人们可以对三峡水坝人防安全问题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作者为工程博士,现居德国

——转自《观察》

 
分享:
 
人气:16,59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