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马英九访港签证被拒 董建华四年变脸为哪般
2001年,马英九访问香港,刮起了“马英九旋风”,受到当地民众和国际媒体的热烈欢迎。港府对马英九高度礼遇,许多香港高级官员和亲共人士参加了晚宴,而中共经营的香港文汇报,亦罕有地发表社论,称马英九为台湾的有识之士。在与特首董建华会晤时,主宾相聊甚欢,认为台北与香港的交流有助于改善两岸关系。 没想到四年一过,马英九却受邀访港而签证不得,实在让人唏嘘。 有消息说马英九被拒入境,是因为他早先公开批评北京当局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做法。但经查看可知,马英九只是根据岛内与国际情势判断,认为中共反分裂法没有必要,而且中共制定反分裂法后,可能会刺激台湾内部订法律反制,导致双方关系,并非两岸之福。他同时认为台湾出现订定“反并吞法”的声音,也恐怕是情绪性的做法。 马英九的言论,对立场中立的外界人士来说,难有可厚非之处,即使是亲共人士,恐怕也不会不赞赏这种理性态度。因此,拒签与其说是马英九的反分裂法立场,不如说是马英九的大胆直言、顶风而行的做法让中共感到恼怒,以及他在港民中的高欢迎度可能起到的连锁反应让中共害怕。要不然,就是中共对马英九早已抱有其他的成见,故借此机会施以颜色。但不管怎样,对马英九前后评价的截然逆转,昔日座上客、今日黑名单的情形,足可让人一睹中共的反复无常。 北京方面声称致力于改善两岸关系,却对立场温和、深得两岸三地民众好感的马英九进行强力打击,如果他们的表态不是说谎,那就充分反映了中共决策的非理性化程度。这次对马英九市政与文化之旅的封杀,让人们质疑香港的一国两制,让台湾民众恐惧于未来与大陆的关系,这对香港、对台湾、对大陆有甚么好处?它到底是让台湾民众靠拢大陆还是把他们推得更远?而且,何止是马英九对反分裂法提出过批评?宋楚瑜也认为反分裂法会影响台海稳定情势,因此亲民党绝对反对。那北京的棒子还要砸向谁呢?既然北京希望获得台湾民众的好感,为甚么不去思考台湾各党派反对自己的原因,而只会挥动手中的大棒?无论北京最后要采取何种决断,对不同声音的听取与容忍,都不失为一种理性的做法,因为那有助于决策的周全性,也影响着外界对北京举动的评估与反应。 中共当局这次封杀马英九的目的,无非是想给马英九一个下马威,让他收敛,同时对台湾其他各派人物释出信号,不要“乱来”,不要不听话,其中蕴含的意味是:我对马英九尚且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所以看清楚点,好自为之。这典型反映了中共当局迷信于强力高压的专制思维模式。它既说明了中共崇尚暴力的一贯本性,也说明了国内民众所受到的打压,会严重到甚么地步。但这种在国际舞台的赤裸裸蛮横做法,却未免不让人觉得太过离谱而为马英九打抱不平。而且在自由世界里,中共如果企图通过强力打压的方式,来迫使一个有声望的政治人物改变立场,那八成是打错了算盘──马英九显然不会因为这次拒签而低眉折腰。如果中共希望通过此事件来杀鸡儆猴,吓阻国内与国际的反对声浪、异议声音,最后的结果恐怕也是适得其反。 拒绝马英九入境,想必不会是董建华的主意。四年前马英九邀董访问台北,董还回答说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董马并无个人恩怨,想来不至于今天如此翻脸。因此,这一变故应该是来自北京的压力。虽然并非出自于己意,但却要背负相应的恶果,这对港府来说,也真是够冤的了。在民众对港府不信任度日益上升的时候,北京当局采取此做法,无异于对港府落井下石、雪上加霜。董特首软弱无能,无法对北京力陈利弊、秉持正断,反而跟从封杀马英九,面对国际社会的批评,大概也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份了。 简言之,中共当局这次封杀马英九的做法,不会对它达成目标有任何助益, 反而充分暴露了自己的反复无常、非理性决策与强权思维模式。这对北京方面没有任何好处,而只会招致国际社会更大的批评,同时给港府带来不必要的负面负担。 当然,北京当局虽然封杀了马英九,但却未必敢再开动手下的宣传机器,来继续抹黑打击马英九。毕竟小马哥民望不错,把他推得更远,激起大陆与台湾民间更大的反感反弹、国际舆论的反对批评,对中共当局也相当不利,所以事情很可能暂时就此而止。但通过马英九的遭遇,外界应该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中国国内的民众,尤其是那些敢言之士的艰难处境,从而对他们的人权状况进行更多的声援。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