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當然我們有必要對這一事件進行一下分析,爲什麼溫家寶不同意爲胡耀邦平反?我們應該注意到,根據《開放》雜誌的介紹,溫家寶之反對爲胡耀邦平反的理由與黃、李、羅三人的理由並不盡相同。然而,正是這一點很值得我們關注。而溫家寶反對的理由是:胡耀邦平反了,趙紫陽怎麼辦?
筆者以爲,溫家寶以這種理由來反對爲胡耀邦平反,其實恰恰不是反對爲他平反,而是主張在爲胡耀邦平反的同時,也一起爲趙紫陽平反,甚至爲「六四」平反!
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首先可以看到,如果說胡錦濤爲胡耀邦平反是因爲對胡耀邦有抱恩之心,那麼,溫家寶當然也應該對趙紫陽有抱恩之心。而且,與兩胡之間只是一種提拔與被提拔的關係不同,趙與溫之間的關係在提拔與被提拔之外,還有一層共患難的關係——共同出現在「六四」前夕的天安門廣場上。所以,如果純粹個人感情的角度來分析這一政治操作行爲,那麼,胡在這一操作中投入的感情因素應該不會多於溫。
另有兩件事可以佐證這一分析。還記得去年溫家寶在就任總理的記者執行會上就記者有關「六四」問題的提問所做出的有別於他人的微妙表述,即他沒有像過去江澤民或朱鎔基那樣強調當時的政府採取了「果斷措施」、「維護了當時政局的穩定」等標準說法,而是把這場「政治風波」放在蘇聯解體及東歐劇變的大背景下,避開對六四鎮壓這一具體問題之對與錯的回答,強調 「當時的黨中央緊緊依靠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成功地穩住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局;強調他做爲一個總理,最關心的還是中國要在未來二十五到五十年內成爲一個強國,因此「團結和穩定確實比什麼都重要」。他的這一表態等於公開披露中共最高層對當時處理六四問題一直就存在着分歧。那麼分歧是什麼呢?也許就是他本人根本就不同意目前爲止當局對「六四」的定性。
而在今年元月,在趙紫陽生命的最後時刻,不能前往醫院看望他的溫家寶在去陝西銅川看望礦難職工家屬時,流着淚一再重複「我來晚了」!與趙紫陽當年在天安門廣場上相同的話語,相同的神態,意味深長,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所以,如果從個人感情的角度考慮,我們應該有理由相信溫家寶有着充分的意願爲趙紫陽平反。而如果拋開個人感情的因素,那麼,我們同樣應該看到,胡、趙兩人的平反確實也是應該共同來進行的,因爲趙的出事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與紀念胡有關嘛。那麼,既然胡沒有問題,趙又有什麼問題呢?
而且,如果對比給兩人平反之政治操作的意義,給趙的平反無疑也有着更重大、更深遠的影響在裏面。因爲胡在中共來說只不過有一個「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錯誤而已,給他的平反對於現實政治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借鑑意義。然而,給趙平反則就直接涉及到必須對「六四」事件做出重新評價,由此必然對中共現行的政治體制產生直接的衝擊,使政治體制改革不得不拿到檯面上來。而溫家寶執掌總理兩年來備嘗現政治體制之苦,天災頻頻,人禍連連,地方勢力又日益做大,真可以說沒有一件工作能做得徹底。由此可以想象他這個總理做地並不暢快。因此,我們可以理解他比其他中共領導人更有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意願。而胡錦濤現在要來爲胡耀邦平反,這當然是給了溫家寶一個很好的突破機會。於是也便出現了他以最堅決的態度要求把胡、趙兩人的平反放在一起考慮的局面。
遺憾的是,胡錦濤以「趙剛剛去世,胡耀邦已去世16年了」作爲胡耀邦平反、趙紫陽不管的理由,真地有些難以服人。因爲,平反不平反只應該與是否被冤枉有關,而不應該與去世時間有關。
(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