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我又看見了他們 (圖)
 
作者:玉劍
 
2005年11月2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至少五十多萬觀衆(號稱有百萬人)的多倫多聖誕慶典大遊行,在原來預報有雪,而實際上卻是晴空萬里豔陽高照的11月20日如期舉行了。令人興奮的是,多倫多法輪功修煉者第一次獲批准參與了如此規模盛大的西方主流社會活動。由於多家電視臺都進行報導或實況轉播,並且是面向整個加拿大的,這個大遊行又是加拿大公衆最關注的全國性盛典,所以,我相信整個加拿大會有數百萬甚至更多的人,都看到了法輪功。



多倫多法輪功學員,我熟悉他們,我了解他們。我甚至比較清晰的了解在迎着中共鋪天蓋地的邪惡迫害堅定走過來的這六年中,在他們身邊所發生的許多故事。

我記得,在邪惡迫害剛剛發生之際的1999年8 月,幾位女法輪功學員開始到中國城向當地華人講真象,發真象傳單。可是,那個時候,幾乎全世界的媒體包括海外華人媒體都大量刊載、播放了許多中共對法輪功造的彌天謊言,以至於多倫多的許多華人深受毒害。這幾位女法輪功學員遭遇了許多人的白眼,甚至是謾罵,撕傳單,吐吐沫。一兩個小時過去,幾乎發不出幾份傳單。

法輪功學員們開始尋求更多種形式的講清真象的途徑和方法。在六年的時間裏,他們單單是在多倫多地區,就用自己打工掙到的錢印製了數百萬份各種真象資料,包括光盤,揭露這場迫害;參與了社會上數十次慶典遊行活動;組織了數十次法輪功的遊行;召開過大約近百次新聞發佈會;給數以萬計的人們播映過法輪功真象片;拍攝了全部由法輪功學員編劇、導演和演出的電影《沙塵暴》,並獲得了國際電影節數十次褒獎;法輪功學員參與組建了「營救受迫害中國大陸法輪功學員委員會」,開展了全球規模的營救行動;法輪功學員組建了蓮花藝術團,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展現法輪大法的美好和邪惡的醜陋;更有許多法輪功學員付出了大量心血,以義工的形式努力去支持一批堅持獨立正義立場的媒體……

六年過去了,天象大變。在整個世界範圍,廣大的人民越來越多的了解了真象,同情、理解,甚至直接站出來支持法輪大法修煉的人們。而迫害的一方呢,只剩下沮喪、無奈和絕望了。

就拿這次遊行來說吧,中共駐多倫多總領事館的官員們心情該是極其複雜吧。不管是因爲迫於邪惡迫害勢力的權勢壓力還是貪圖邀功請賞,多倫多領事館中的部分人針對法輪功學員做了不少壞事,至少客觀上成爲了邪惡在海外的幫兇。2001年,前總領事就公開策動多倫多的某些所謂僑領,召開什麼對法輪功的「批判會」;後來,又在領事館裏佈置詆譭法輪功的展覽;脅迫華人媒體爲邪惡宣傳;多次召集當地華人到領事館或其控制的地盤上開會、吃飯、搞各種活動,並藉機散佈中共欺騙謊言,毒害加拿大華人;中領館的部分人還直接向加拿大政界人士、社會名流進行邪黨謊言宣傳,送了大批精製的詆譭資料;還在許多場合企圖阻止前往講真象的法輪功學員的合法行動……甚至還花了大量中國老百姓的血汗錢,收買人心,打着華僑的招牌,用包括辦媒體等各種方式,企圖與法輪功學員爭奪羣衆,當然,還有中共直接派過的執行特殊任務的人等……

中國古語中有一個成語,叫作「螳臂當車」。是說那些實在是不自量力的可憐蟲。如果我們在六年前用這個成語來形容迫害法輪功的邪惡勢力,這個世界上大概很少有人贊同。然而,看看中領館的上述作爲吧,六年已經過去了,有什麼用呢?面對着法輪大法修煉者所代表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真理的威嚴,號稱有三百萬軍隊、一百五十萬武警、一百多萬警察和整個中共體系支撐的邪惡迫害,在中國大陸已經到了難以爲繼、捉襟見肘的尷尬境地,那麼中領館在海外自由社會里的「掩耳盜鈴」般的舉動,難道不是很可憐了嗎?

當然,法輪功學員並沒有將任何中領館的人當做敵人,包括總領事本人。如果他們當中的任何人願意了解真象,法輪功學員隨時都會熱情的盡其所能,提供資料,講述真情。但是,法輪功學員也真爲他們擔心,「善惡有報」可是天理,做了壞事必須承擔,這是一定一定的。中領館中的邪惡行徑毒害了許多當地華人,傳遞給中共的情報直接加重了中共迫害體系對大陸法輪功學員的迫害,某些官員甚至可能必須對迫害致死數千名(甚至可能是上萬名)法輪功學員的罪行,承擔無法推卸的罪責的一部分。那麼,當對法輪功迫害被徹底清算之日,這些外交官們怎麼辦?

真正的罪惡元兇是江澤民和中共邪惡迫害體系。海外的外交官們其實也是謊言欺騙毒害的受害者。爲什麼要給殭屍陪葬呢?要有好的未來,那麼有罪的就必須贖罪!法輪大法學會公告,已經給中共高官指出了自救的路,退出中共,用筆名、化名都可以,中共駐海外的外交官已經身在海外,爲什麼不趕快行動起來呢?退出中共體系,那怕現在是用化名,都算。因爲神看的是人心。

法輪功學員手中的腰鼓、唐鼓可是鼓聲陣陣催人急啊!宇宙的法理是,慈悲與威嚴同在!

 
分享:
 
人氣:16,82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