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三峽蓄水 千年古城大昌原址將永沉水底(圖)
 
2006年10月2日發表
 

三峽古鎮大昌將被淹。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唐玥(人民報記者10月2日報道)三峽大壩的建成不但給四川成都、重慶等地帶來了高溫、乾旱、河水和環境嚴重污染,給被迫離開家園的三峽移民帶來巨大的苦難,而且,三峽工程對三峽一帶大量的珍貴文化古蹟造成了毀滅性破壞。

9日30日是三峽156米蓄水工程的第11天。來自巫山方面的消息稱,大昌古鎮臨江的南門碼頭最後一級臺階已於凌晨被江水吞沒。預計至10月15日,當地水位線將升至156米,屆時三峽「袖珍古城」大昌原址將全部隱沒於水下。

始建於晉初的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古鎮,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曆史,此前是三峽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預計至10月15日,當地水位線將升至156米,屆時繁華的古鎮原址與萬畝良田將沉入水底,古鎮周圍上至水口、下至手扒巖大橋、北至洋溪村的地方最終會形成一個接近十二平方公里的寬闊湖面,成爲整個三峽庫區最大湖泊——大昌湖。

在此之前的幾天,「中國第二大唐城」──重慶雲陽縣高陽鎮明月壩唐代建築遺址,巫山小三峽仿古棧道已沒入江水中。

據文物專家介紹,明月壩唐代建築遺址屬三峽庫區A級重點搶救發掘遺址,總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遺址發現了較爲集中的唐代建築羣,其上層建設年代爲唐代晚期至五代,下層建築年代爲唐代早中期。該遺址是三峽庫區發掘出的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唐代建築遺址,三峽重慶庫區200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三峽大壩全面蓄水後,水位175米以下將淹沒39處旅遊景點,考古學家曾指出,三峽文物的價值在於60多處舊石器時代、80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還有百餘處古代巴人遺蹟,以及470餘處漢至六朝遺址、300多處明清建築物和大量棧道等古代航運遺蹟。考古文物界表示,誰也無法具體估算出在完成大壩的大前提下,犧牲、錯失或未知的文物考古史蹟有多龐大。

 
分享:
 
人氣:22,17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