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誓約在天 百老匯星空閃耀神的傳說(多圖)
 
2006年12月2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徐竹思12月21日紐約報導)在西方人眼中,繁星閃爍的夜空是一本神奇的書,星光朗訟着古希臘的史詩,從警示違禁愛情與自負弱點的天蠍座到代表善良包容與友誼的射手座,每座星都曾在遠古的時代上演過驚心動魄的神話。

如果我們能走近那些星,或許會發現他們是不同的天國世界,只比我們的地球更加繽紛多彩巍蔚壯觀。就像人類仰望星空不停地尋找歸屬一樣,那些星座天國中的衆生也一直在找尋一顆最明亮的星。新唐人聖誕晚會的開場節目就是關於這顆星的故事。

西方衆神簽約下世

緯幕未啓,天音樂團即百管齊鳴合奏起一段雄壯的交響樂,那充滿期待與激情的旋律觸動着觀衆的猜測和嚮往。隨序曲漸弱,在豎琴與鋼片琴銀鈴般清脆的絃聲中,大幕緩緩分開,一幅西方天國世界壯麗宏偉的畫面躍然眼前。

悠揚的長笛聲起處,出現一位西方女神,隨之又走出多位俊美的男、女神,他們在蒼穹中尋遊。隨着黑管響起,天邊突升起一顆最亮的星。天神們欣喜地看到了。此時,長號與圓號對奏再現主題,一個遙遠的聲音洪傳:「當宇宙大劫來臨之時,誰願隨主下世正法救度衆生。」樂聲代表衆神生命深處的渴望與主的招喚產生的共鳴。衆神們會意,這就是自己一直在等待的那顆星。

小號快速重奏響起,一絹天書自天飄降,上書「誓約」二字。沐浴於聖潔光耀之中的衆神激動無比,宇宙沸騰了。大、中、小提琴的加入將樂曲帶入高潮,在動人心絃的主旋律中,不同器樂不同聲部的變奏此起彼伏。舞臺上,不同天國中的衆神正在做出的不同決斷,有的含笑鄭重地簽下誓約,有的則興奮地議論觀看,簽過誓約的神們在衆生的禮讚與期盼中,肩負着救度衆生的使命,一步步走向人間……

立意獨特的西式舞蹈

「因爲是在西方的節日上演,特別編排了這個節目,敘述西方天國世界中發生的這樣一件大事,」加拿大華裔舞蹈家、大型舞蹈《誓約》的編導張鐵均女士說。

人有生老病死,宇宙同樣存在着成住壞滅。西方的很多宗教與民族都流傳着相似的預言,就是宇宙面臨危難之際,會有主帶領一些神來拯救人類。

曾在加拿大皇家芭蕾舞院執教的張鐵均,雖然表演過無數古典芭蕾舞劇,也編導過《紅眼石獅的故事》、《花仙》等中國傳統舞劇與舞蹈,但「完全用西方芭蕾與華爾茲等宮廷舞蹈的語彙,用西方的表現手法創作還是頭一次。」

張鐵均介紹說,舞蹈反映時空背景是以前所有古曲芭蕾舞劇都不曾表現過的,後者源於宮廷,多敘述人間神話故事或世間發生的事,而《誓約》「借用了古曲芭蕾舞劇的一些場景,如天國中的神女們所跳的一段花環舞,就有《海盜》、《睡美人》等古曲舞劇中慶祝婚禮的盛大場面的影子。」

各個聲部充分展現

張鐵均說自己最喜歡的是啓幕前的那段序曲,在天音樂團的演奏下無比輝煌震憾,既交待了故事的梗概,也烘托了氣氛。

據作曲家介紹,序曲是西洋舞劇中最經典的表現手法。《誓約》樂曲製做完整,既可作舞曲,又可單獨演奏,基本上符合十八、十九世紀正統音樂的風格,那一時期代表性的音樂家包括巴哈、貝多芬、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 。

《誓約》樂曲涉及各種管絃樂器,天音樂團演奏該曲的過程中,各個聲部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


>

米開朗基羅的天使雕塑。

>

喬託(Giotto)的《哀悼耶穌》。

西方神服飾多加考證

《誓約》舞劇中讓人大開眼界的,還有琳琅滿目的各種神的服飾。善於設計製做中國服飾的新唐人藝術家們,爲西方神的服飾更是煞費苦心。

畫家及服裝設計師李樊紅介紹,「我們參考了文藝復興時期以及更早的壁畫和教堂雕塑等中人物的造型。如十四世紀畫家喬託(Giotto)的《寶座上的聖母》和《猶大之吻》,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以及十六世紀的拉斐爾(Raffaello Sanzi)繪製的一些聖母像。」

李女士認爲,以前的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可能來自他們與神靈的溝通,他們本人多爲教徒,並一生傾力於教堂藝術創作,將自己所體會的神靈感應體現到作品中,繪製了不同天國世界中的神的形象。

李女士說:「一提到神的穿着,現代人多想到白衣,其實不同天國、不同層次都有不同形象的神,他們的服裝款式和色彩也是各種各樣的,有的露右肩,有的在身上圍一塊布。我們還要考慮舞臺效果和方便跳舞。

喬託(Giotto)的《哀悼耶穌》(The Mourning of Christ)也是舞蹈參考的服裝之一。

此外,文藝復興時期的畫風偏濃重顏色,而我們則選擇明麗歡快的色彩,因爲天國的色彩應該是光明而柔和的,好像衣衫都是有生命的,會像被風吹動一樣不停地抖着。我們力求呈現一個個美倫美幻的西方神形象。」

新唐人晚會精彩簡介
購買新唐人聖誕晚會票
購買新唐人中國新年晚會票
各國文字介紹併購買新唐人中國新年晚會票
簡短錄像片看過之後,還想看,請點擊Watch Again就可以再看。


 
分享:
 
人氣:15,75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