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撰寫的晉祠銘。
【人民報消息】唐朝的建立結束了西晉以來近三百年的動亂局面,國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貞觀之治」。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峯,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爲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中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溫泉銘》便是行書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他不僅將社會經濟、文化等推向鼎盛時期,而且身體力行地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爲中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他親自爲王羲之寫傳記,不惜重金蒐購王羲之墨跡三千六百紙。

李世民「以書師虞世南」(《宣和書譜》),常與虞世南論書,並雲:「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唯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這反映了唐太宗的書法觀,亦是相當開放的。唐太宗書法師承魏晉,《書小史》稱其「工隸書、飛白,得二王法,尤善臨古帖,殆於逼真。」《晉祠銘》爲其書法傑作,當時各國使節都將精拓本帶回去,廣泛宣傳。

《溫泉銘》是唐太宗爲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此碑立於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即唐太宗臨死前一年。原石早佚,1900年發現於敦煌石窟,現藏於法國巴黎圖書館。

《溫泉銘》書風激躍跌宕,字勢多奇拗。俞覆在貼後跋雲:「伯施(虞世南)、信本(歐陽詢)、登善(褚遂良)諸人,各出其奇,各詣其極,但以視此本,則於書法上,固當北面稱臣耳。」對其評價極高。此碑書法不同於初唐四家的平穩和順,而有王獻之的欹側奔放。

《晉祠銘》全稱《晉祠之銘並序》,唐太宗撰文並書。碑高195釐米,寬120釐米。碑額高106釐米,上刻「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飛白書九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現存山西太原晉祠貞觀寶翰亭內。此碑行書28行,行44字至50字不等。

此碑書法渾然天成,筆畫結實爽利,無做作之態。楊賓《大瓢偶筆》雲:「今觀此碑,絕以筆力爲主,不知分間布白爲何事,而雄厚渾成自無一筆失度。」清錢大昕雲:「書法與懷仁《聖教序》極相似,蓋其心摹手追乎右軍者深矣。」清人王佑做詩讚曰:「平生書法王右軍,鸞翔鳳翥龍蛇繞,一時學士滿瀛州,虞褚歐柳都拜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