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三退無意推倒共產黨 卻無形退倒了中共(圖)
 
撣塵
 
2006年8月3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始於2004年的退出共產黨及其一切組織運動並不是一場政治運動,他的開始得勢於《九評共產黨》一書的深刻與廣泛傳播。他不具備政治運動條件,沒有政治性運動的組織體系、實施綱領,沒有醞釀過程,而最重要的是他不具備共產黨所污衊的所謂搞政治的絲毫目的。

三退爲什麼能夠引起共產黨的巨大恐懼?在中共幾十年血雨腥風的歷史過程中,它極其善於操縱和挑動一個又一個所謂的大小政治運動,放置於它掌控的專政刀俎之下,隨意烹割。面對今天曆史上所出現的毫無政治因緣的三退運動,爲何表現的如此戰戰兢兢、汗不敢出?在袁勝跳機所引發的三退公開化、真實化時刻,它不惜犧牲國際顏面抓捕高智晟、毆打何俊仁,目的之一當然是攪渾水、混淆全球注目的三退視聽。看來三退的力量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像一柄凜凜寒劍,中共已經感覺到了滅頂之災近在咫尺。

三退的力量在於他以個體自覺行爲全面顛覆了共產黨的價值體系

中共的邪惡並不只是在於它的獨裁製度。獨裁製度只是給它邪惡的黨文化提供了大行其道的外在保障,中共獨裁體制保護和培育下的黨文化價值體系才是使中共一直於風雨飄搖中不敗不倒的制勝法寶。

我們會認爲中共的軍警特十分邪惡,完全墮落成了中共黨狗,成了國家和民族的真正叛徒。誠然。但更可悲的是專政機器之外的爲專政服務的螺絲釘們,如袁勝講真相的告密者。更可伶的是不明中共邪惡本質、中毒於「沒有共產黨中國怎麼辦」的糊塗草民,一邊小罵着中共,一邊大幫着中共的犬儒文人,等等、等等。

《九評共產黨》深刻指出:「事實上,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割裂人民記憶的歷史,是後一代不知道前一代真相的歷史,是億萬百姓生活在對共產黨過去的咒罵、與對共產黨現實的期望這種巨大矛盾之中經歷磨難的歷史。」正是在這樣的巨大矛盾中,被黨文化附體的中國人一代又一代的認同了共產黨暴力與欺詐的價值體系,並以自己的實踐豐富着這樣的價值體系。

三退運動從本質上否定了共產黨的價值體系,也就是從共產黨黨文化內部破土而出,顛覆了共產黨的全部價值體系, 1300萬民衆從思想到身體徹底拋棄了共產黨的邪惡魂靈,使貌似強大的共產黨制度體系無落腳之處,使僞善邪惡的共產黨文化曝光、自斃於天下,使共產黨發出的任何一個迫害民衆的指令難以下行,共產黨不能只有靈魂,沒有可以依附的肢體,當共產黨的大部分可以依附的肢體不再認同那醜惡的靈魂的時候,大概老天就要出手收場了。共產黨怎麼不害怕!

三退集中體現了天意人心的歷史大潮

共產黨說它不信神,是因爲它怕神。在恐懼中苟活的最好辦法就是自我癡呆法。共產黨的假、惡、鬥是靠不近神佛的無比光亮與慈悲的。那它乾脆就說神佛不存在。就像目前的退黨,它極力掩蓋的又是什麼呢?恐懼,還是恐懼。掩蓋目前成了中共唯一的救生丸,要不惜一切代價的買單,於是抓捕、暗殺、流氓毆打。

一位體育解說員的「意大利萬歲」就可以使中共嚇跛了膽,來個封嘴。就別說在人民幣上寫退黨真相了,這下,人民幣真的成了惡黨冥幣了。

共產黨逆天意、騙民心,遭遇傳九促三,民心大變。《九評共產黨》早已明示:「從生命中清除中共灌輸的一切邪說,看清中共十惡俱全的本質,復甦我們的人性和良知,是平順過渡到非共產黨社會的必經之路,也是必要的第一步。」

「這條道路是否能夠走得平穩、和平,取決於每一箇中國人發自內心的改變。雖然中共表面上擁有國家一切資源和暴力機器,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夠相信真理的力量,堅守我們的道德,中共邪靈將失去存身之處,一切資源都將有可能瞬間回到正義的手中,那也就是我們民族重生的時刻。」

三退無意推倒共產黨,卻於無形中退倒了共產黨

共產黨在歷次運動中用打砸搶、坑蒙騙等手段讓無數民衆進行所謂的表態,與「歷史反革命」劃清界限。鎮壓法輪功時,人人表態,劃清界限,否則迫害你沒商量。活摘器官事件曝光後,中共又忙着用幾個臭錢逼「國際友人」表態,表沉默之態,把「己所勿欲,勿施與人」這句話玩的爐火純青。

而三退,儘管中共很不喜歡,也只能自己受用了。三退是生命個體自覺覺醒運動,同時也是天人互動的表態,是認同中共價值一條道走到黑,還是洗心革面,順天而行。中共這個各類政治運動製造高手,卻在三退運動中束手無策。根本原因是三退不是起源於政治訴求,而是訴求於精神解放和個體自由意志的選擇,從天而來,走向民衆,無影無形,無處不在。

中共最近頻頻製造的三退干擾事件對三退不僅干擾無效,還能從反面說明三退的天意人心,三退無意推倒共產黨,卻於無形中退倒了共產黨。因爲共產黨死死的把它的政權捆綁在它的文化價值體系上,而它的文化價值體系卻是反人類與反宇宙的,退出共產黨,就是否定共產黨文化,決裂與共產黨邪惡黨文化體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分享:
 
人氣:115,78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