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胡錦濤在十七大的祕密武器(圖)
 
李天笑
【人民報消息】中共黨代會的關鍵歷來是通過人事安排進行權力角鬥,十七大也不例外。這雖然與中國絕大多數民衆無關,但對江胡及各自的受惠人則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從目前僵持不下的情況看,胡在高層當初「祕密約定」制約下,要改變江曾在常委會與書記處佔優勢局面,非動用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差額選舉的「黨內民主」來達到目的不可。這就破天荒地使「民主」與中共權鬥有了決定性關聯。

胡錦濤在十七大前已經在軍隊、國安部、中央警衛局、武警、中辦等作了反「政變」的佈局,同時從政治報告和黨章中確立地位也順理成章。唯獨在最關鍵的人事安排上,江曾死死不放。如果新進常委會的是近來所傳的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胡溫優勢依然不能形成,這將對十七大後胡溫重大決策形成根本制約。利用中央委員會差額選舉並公佈得票率成了胡唯一的致勝武器。

胡錦濤手裏有兩把「刀子」。一是差額選舉;二是公佈血債。在共產黨歷史上,1957 年赫魯曉夫用中央委員會成功挫敗「倒赫政變」是一個有意義的先例。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的暴行後,釋放了絕大多數古拉格中的政治犯,進行了大規模的平反冤假錯案工作,停止了蘇聯國內的大規模政治鎮壓。從總體上看,此舉順應當時人心思變的大趨勢,所以獲得了黨內外的廣泛支持,但同時也激化了赫魯曉夫與中央領導層保守勢力的矛盾。

1957年6月,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等在蘇共中央主席團層次策劃了一次「倒赫政變」。趁赫出訪芬蘭,莫洛托夫等籌劃了以批判赫爲主題的中央主席團會議。赫出訪剛一回來赫內即被通知參加「慶祝列寧格勒建城250週年」會議。但內容是直接圍攻否定赫倡導的各項方針政策。保守派憑藉在主席團中的多數地位,要求改變 「二十大」的路線和方針,並撤換黨的最高領導。經表決,會議以7票贊成、3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決議,解除赫的第一書記職務。但赫拒絕服從,他提出的理由是,第一書記由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也只有中央委員會才能罷免,主席團的決議無效。赫要求召開中央全會討論這一問題。與此同時,得到消息的中央委員們在國防部長朱可夫、列寧格勒州委書記科茲洛夫等赫魯曉夫支持者的發動下,也向主席團提出召開中央全會的要求,造成了中央全會必須召開的態勢。赫清楚地知道,他雖然在主席團內處於劣勢,但在中央委員會卻明顯佔優勢。因此,儘快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中央委員集結在莫斯科,召開中央全會,就成了扭轉敗局的關鍵。

在關鍵時刻,主席團候補委員兼國防部長朱可夫對與會者揭露了會前馬林科夫拉攏他的事實,導致會議休會。這樣政變集團在會議第一天一舉罷免赫魯曉夫的陰謀遭到了挫折。在主席團休會期間,朱可夫用軍用飛機火速把在各地的中央委員接到莫斯科開會。由謝羅夫指揮的克格勃也配合朱可夫,利用情報網向各地下達通知。二人聯手,用最快的速度,將中央委員們運到了莫斯科。

中央全會的召開,並不直接意味着「倒赫政變」的失敗。雖然大部份中央委員都是由擔任第一書記的赫挑選和提拔起來的,他們很清楚捍衛了赫也就捍衛自己的烏紗帽,但摧毀政變集團仍然需要理由。朱可夫亮出了清算血債的殺手鐧。朱可夫舉出最高法院軍事審判委員會檔案館和中央委員會檔案館保存的斯大林時代文件上的親筆簽名。從文件中可以看出,政變集團成員從1937年2月27日到1938年11月12日簽名批准軍事審判委員會和最高法院的極刑判決-槍決共計37689人。僅在1938年11月12日這一天就批准槍決了3167人。

朱可夫的發言造成極大震撼。大多數中央委員受到他的感染。而政變集團雖然具有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卻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擺脫被動的局面。會議由此轉入批判「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和莫洛托夫反黨集團」的議程。最後會議通過決議,宣佈將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及主席團,他們的支持者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處分;會議還選舉了新的中央主席團。由於中央委員會多數成員站在赫一邊,赫魯曉夫反敗爲勝。赫魯曉夫在這場鬥爭中最終清除了「斯大林時代」遺留的保守勢力,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地位,爲各項改革措施的出臺創造了有利條件。

目前胡錦濤擁用同樣厲害的致勝武器。首先是江澤民曾慶紅不得人心,經過胡挑選和 「預選」的中央委員會多數成員會站在胡一邊。在整個權力鬥爭中江曾逐漸處於下風、走下坡路。江曾經排擠過像楊尚昆兄弟、喬石、李瑞環、朱鎔基等這些人,而這些人整個人脈關係還在。曾以太子黨自居,驕橫跋扈,得罪了很多人。在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的兵家必爭之地上胡具優勢,就看怎麼用了。

其次,江曾是帶有血債的。在江澤民執政時期,犯下了重大的血案。對法輪功的鎮壓涉及到全國近一億人,全國大量的財政都投入到鎮壓法輪功當中。兩人都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江澤民是發動者,但是背後都由曾慶紅策劃,羅幹、周永康等來執行。另外像參與六四鎮壓、阻擋重議六四的問題,均是黨內和全國民衆關注的焦點。選擇法輪功和六四兩大血案爲突破口,拔除羅卜帶出泥,江曾人馬一網打盡。

胡錦濤比與朱可夫更有利的是胡掌握了江系人馬的嚴重腐敗問題。除了金人慶已拘押在手外,最近公佈的通天「海歸美女」披露涉案金額高達1兆2千億的招沽權證案黑幕,直指江澤民、賈慶林、黃菊、吳志明、俞正聲等。「海歸美女」與金人慶都掌握着江氏家族的海外資產,是逮捕江澤民的重要證人。

在十七大中央委員會佈局上,江的人脈實質處於弱勢。但江困獸尤鬥,硬將不得人心的江系委員塞進常委會。從這點上,胡應該體會到「民主是個好東西」了吧!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十七大進入最敏感時期 美國三大搜索引擎遭封鎖 2007/10/20 (25,070次)
誰裝傻也不行!江登上十七大主席臺(多圖) 2007/10/19 (87,688次)
十七大 中共迴避重大現實問題 2007/10/19 (30,196次)
激情照!十七大老江身教勝於言教(多圖) 2007/10/18 (75,338次)
中共十七大中央委員候選人預選名單今晚出爐 2007/10/18 (18,483次)
專家析十七大:江澤民拼死抓權 新政權面臨抉擇(圖) 2007/10/18 (26,348次)
十七大!不要讓胡錦濤成爲第二個朱熔基(圖) 2007/10/16 (56,658次)
圖組:邪惡江澤民──十七大再現本色 2007/10/16 (49,309次)
十七大上江澤民的無奈與嫉恨 中央「通報」其人(多圖) 2007/10/16 (34,506次)
誰裝傻也不行!江登上十七大主席臺(多圖) 2007/10/19 (87,688次)
曾慶紅按計劃出局 賈慶林將出大丑(圖) 2007/10/19 (63,626次)
陳良宇不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圖) 2007/10/18 (50,183次)
激情照!十七大老江身教勝於言教(多圖) 2007/10/18 (75,338次)
十六大九常委公開亮相推遲38分鐘的原因(圖) 2007/10/18 (67,200次)
十七屆政治局常委已基本定下 2007/10/18 (55,017次)
賈慶林醉酒大罵江澤民(圖) 2007/10/18 (66,720次)
劃時代的聲樂大賽!不須等未來 今日看東方(圖) 2007/10/18 (32,831次)
江臉綠!萬里同意取消政法委(圖) 2007/10/17 (53,639次)

從諾貝爾和平獎看西方世界的墮落(多圖) 2007/10/17 (40,656次)
十七大!不要讓胡錦濤成爲第二個朱熔基(圖) 2007/10/16 (56,658次)
十七大常委七人 塵埃未落定 2007/10/14 (44,068次)
原來如此!曾慶紅失敗的根本原因(多圖) 2007/10/14 (57,220次)
徐諾曼成爲希拉莉揮之不去的陰影(圖) 2007/10/14 (31,558次)
油吃多了拉稀!兩圖片看老江的最怕(圖) 2007/10/14 (40,223次)
防江曾蹬蹬腿!北京將實行淨空管制(圖) 2007/10/12 (41,022次)
高層達成共識:周永康不進常委會 2007/10/12 (42,013次)
吳邦國宣佈:曾慶紅賈慶林退下 2007/10/11 (45,971次)
大局已定!江無反手之力 胡樹核心地位(多圖) 2007/10/11 (47,896次)
傷腦筋!兩件讓中共無法用武力解決的問題(多圖) 2007/10/11 (46,303次)
江澤民最擔心的事發生了(圖) 2007/10/10 (49,144次)
還剩6天!不是胡錦濤等不及了 2007/10/10 (44,854次)
高層新規定!十七大升官的潛規則 2007/10/9 (46,962次)
希拉莉這醜聞讓中共把嘴樂歪了(多圖) 2007/10/9 (37,960次)
江乖乖!她比宋祖英魔力還大的原因(多圖) 2007/10/8 (62,740次)
西方媒體譴責養共爲患的大財團(圖) 2007/10/7 (35,195次)
中共鼓動下!緬甸不平凡的十天(多圖) 2007/10/7 (32,412次)
忒高!老江和陳至立都被繞進去了 2007/10/6 (38,643次)
這新聞讓黃菊老婆和江大公子暈菜(圖) 2007/10/5 (47,351次)
BBC這個消息在告訴世界什麼(多圖) 2007/10/5 (46,843次)
中共國旗被人滿街踩踏的原因(多圖) 2007/10/5 (49,011次)
一張氣死老江的圖片(圖) 2007/10/4 (51,298次)
《色,戒》觸到老江心底的那塊哆嗦肉(多圖) 2007/10/4 (55,127次)
銀河系的新星在告訴我們(圖) 2007/10/4 (55,106次)
置人於死地的藏紅花(圖) 2007/10/4 (44,51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