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體育、戰爭與和平
 
章天亮
 
2007年10月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奧運會據說起源於一場斯巴達進攻古希臘城邦伊利斯的戰爭。由於斯巴達無法取勝,最後雙方訂立休戰條約,並在奧林匹亞舉行盛大的運動會。這只是關於奧運會起源的衆多說法之一。然而它與中國的儒家思想卻有着相通之處。

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退而飲。」意思是說,君子沒有什麼可爭的,如果不得不爭,那就比賽一下射箭吧。大家互相作揖,謙讓地走到臺子上,射完箭就退下來一起喝酒。

至於射箭的結果,孔子沒有講。老夫子大概也不在意勝負問題。本來大家要爭鬥起來,現在通過射箭的方式來了結,客客氣氣開始,客客氣氣結束。爭鬥就在「揖讓而升,退而飲」的體育活動中被消弭了。所以孔子後面又跟了一句「其爭也君子」。

聖人文武並舉,六藝中「禮、樂」屬文,「射、御」屬武。「禮、樂」約束人不去爭,但人的爭鬥之心難免,便以「射」來替代。爭鬥之極端便是戰爭,而體育則是對「射」的廣義化。這與奧林匹克的精神竟然不謀而合。

另有學者考證說,古希臘城邦林立。一個小城,地不過百里,民不過數千。城邦之間的戰爭此起彼伏,最後大家決定在奧林匹亞舉辦祭祀宙斯的競技比賽,並規定比賽期間停止一切戰爭,嚴禁將武器帶入奧林匹亞地區;開放所有道路供人自由來往,並且不準侮辱和刁難前去參加盛會的人。

這種說法雖然與本文開頭的傳說有些出入,卻印證了以體育代替戰爭的原則,同時也體現了現代奧林匹克憲章中的「非歧視」原則。古希臘人認爲,任何一個參加盛會的人,都將受到宙斯的保護。它體現了在神之下的人應該互相關愛。

體育代替戰爭的例子在現代社會仍可找見其蹤跡。二零零五年法國出版了一部電影,中文譯名叫「聖誕快樂」。它取材於一九一四年的一個真實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英法與德國作戰。然而在平安夜,前線的士兵們卻決定放下武器,互相交換巧克力和酒作爲聖誕禮物。大家一起聽牧師佈道,並舉行足球比賽。敵意就這樣一點點消失了。我在看雙方士兵踢足球時,總會想起「必也射乎?」這幾個字。

十九世紀,奧運會再度以四年一次的頻率召開,中間中斷的三次分別爲一九一六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九四零年和一九四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併非巧合的事實,也驗證了體育的精神在於和平。

國際奧委會在二零零一年時將二零零八年的奧運會主辦權授予中國。然而中共卻將此變成了血腥鎮壓信仰團體、異議人士與維權人士的藉口,並規定十一類四十三種人不得參加奧運會。如果我們上溯奧林匹克的起源,或以儒家文化對體育比賽進行詮釋,無疑中共是在自絕於奧林匹克的和平精神以及非歧視原則。

二零零七年八月八日,人權火炬在希臘雅典點燃。我真切的希望,奧運會能夠在一個尊重人權的中國舉行。

(摘自新紀元週刊)


新唐人電視臺首推「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

 
分享:
 
人氣:15,34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