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香港爆發史上最大羣體遣返案 震驚世界(多圖)
 
2007年6月30日發表
 



香港機場警員受中共方面巨大壓力,機場入境處氣氛緊張。

【人民報消息】七一前夕,香港爆發史上最大羣體遣返案,人數逼近500。事件震驚世界。

大紀元記者張海山報導,香港入境處非法遣返大批法輪功學員,據臺灣法輪大法學會統計,截至29日下午六時,累積遣返人數高達約467人,現場情況比較混亂,消息還傳不出來。29日單日前往香港的人數近500人,順利入境和實際遣返的情況尚不清楚。預計遣返人數還會不斷增加,很有可能最後達到近千人次。這一持續性羣體遣返事件不僅成爲香港歷史上最大的遣返案,而且也已成爲令世界震驚的重大外事事件。

香港警方受到壓力承受到達極限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四年前,香港海關以「安全理由」禁止八十多名法輪功學員入境案,今年3月圍繞有爭議判決及港府消毀有關文件依據等託詞還正在被社會各界廣泛質疑。風頭未過,中共就象得了失憶症,逼迫香港又搞出更大的遣返風波。香港法輪大法佛學會發言人簡鴻章表示,30日上午10點將偕同律師夏博義前往高院遞交緊急司法覆核案,控告香港政府非法遣返大批的法輪功學員。

分析人士認爲,中共失常的表現,顯示其日益接近崩潰臨界點。中共上下躁動不安,從容應對的思維容量幾乎爲零。

針對當前遣返案,中共下令其控制的境內外媒體對事件絕對封口,而且調動其海外的特務情報系統與親共人脈資源壓制各國的反應,尤其部署要是對臺灣政府反應的嚴厲控制,竭力淡化事件,力爭闖過預定的10月1日的限定期。

連日來,參與香港海關遣返的警務人員,一改原港紳作風,而以簡單粗暴的大陸風格取代,平時很難見到的切斷聯繫,搶手機,推撞,禁閉,不給飯吃等狀況都有報告,連一向要求嚴格執行的由男女警力分別觸及男、女對象的規定都被打破了。

可見,香港警力事前估計不足,場面混亂,連日作戰,心力疲憊,態度愈加失控。另一方面法輪功學員前仆後繼,不爲所動,在機場就地展開示威、抗議、講真相活動,使得香港海關不僅面臨來自中共高層的強行壓力而且還需面對在社會公衆下的曝光,名不順,言不出,心理承受到達極限。

在香港迴歸慶日,打造香港迴歸以來最大規模的遣返事件,對中共不惜完全犧牲港府海關及其對外形象的瘋狂舉動,很多關心中國時事的社會活動人士都感到有一種要出大事的兆頭。




被遣返的臺灣民衆。




在香港機場被拒絕入境的臺灣民衆。

恐懼大陸人看到香港街聲援退黨場面

外界近來一直在談論中共在極力封「九評」 、「三退」 的強力消耗中的已近崩潰。目前,香港街道上,經常出現聲援大陸民衆的退黨潮遊行,香港也常現「中國不等於中共」、「解體中共」的橫幅。

分析認爲,目前,在這樣的10週年慶祝的「大好日子」裏,中共竟顯示不出一絲大度和悠然,卻如此懼怕法輪功學員和大陸民衆入境香港,而且是不惜血本的全堵政策,預示中共內體機制已失彈性,整個肌體僵化,離滅亡顯然不遠。

中共到底怕什麼,又爲什麼這麼怕?

全球退黨服務中心對外指出,現在圍繞中國的走向有兩大覺醒,一是以海外對中共的不斷的揭露,以「九評」和「解體黨文化」等爲先導的精神覺醒運動,主體發展就是向國內不斷深入的「三退」( 退黨團隊) 大潮;二是全民反迫害的覺醒,國內百姓以各自的方式維護自身的權利,和中共黑勢力抗爭,稱爲羣體抗暴事件,全國每天300起之多。

進一步分析指出,這兩大覺醒模式一旦交匯,尤其是百姓的維權反迫害的覺醒,一旦和「三退」的精神覺醒結合,徹底拋棄中共,把黨委的牌子踩在腳下的時候,中共瞬間就難以支撐了。現在就剩這麼一層紙,早晚要穿透。

香港正是這樣一個真相的匯聚地。大量的內地訪客,如果在七一中共歡慶之側,卻目睹「九評」、「三退」、解體中共的轟動場面,內心的震撼可想而知。

中共從今年上半年就逐漸的部署,在香港搞各種活動熱身、熱場,苦心經營了半年,但是卻在最後的關鍵日,被捅破,遮掩失效,這是難以容忍的災難。這些見證海外精神覺醒的人們,回到其環境中,就是中共封不住的活傳媒。中共最爲恐懼的兩大覺醒的融合就在悄然發生着,這就是精神核彈。

分析認爲,當國內的維權以退出中共、解體中共爲精神依託,整個國內上下,海內海外的勢頭也就連成了一片,這就是全民的真正覺醒。

所謂中共的最怕,也是港警奉命勞心力堵、卻不明其理的地方,中共又怎麼可能把它真實的恐懼告訴這些爲其賣命的工具呢?




香港機場入境処聚集大量工作人員。




被拒絕入境的臺灣民衆。




音頻1:香港非法遣返法輪功學員當事人談經歷。




音頻2:香港非法遣返法輪功學員當事人談經歷。


---------------------------------------

新唐人電視臺隆重推出「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
 
分享:
 
人氣:18,86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