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声乐亚太区初赛在即 台湾掀报名热潮(图)
 
2008年7月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新唐人电视台今年九大赛事第一个隆重登场者,是七月五日在台湾嘉义举行的第二届“全世界华人声乐大赛”亚太区初赛。今年亚太区初赛在台湾掀起一股报名热潮,人数约九十五人,是去年的八倍!主办单位预祝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有好的表现。

大纪元记者张一静7月1日采访报导,根据办公室设在台湾的新唐人亚太电视台统计,今年声乐大赛亚太区初赛的报名人数约九十五人,参赛者很多都是台湾声乐界知名教授或声乐家的爱徒,职业别涵盖律师、医师、老师、原住民、盲胞,年龄最大的是七十二岁,最小的仅十五岁,其中还有夫妻档、情侣档等。

还有一位新加坡选手想报名,但是因为申请台湾的签证来不及,还好在主办单位的建议之下,可以直接到美国纽约参加八月份的第二场初赛。

一位五十多岁的参赛者,主办单位原本连续邀请了两次,直到在第三次的邀请中,得知这次的评审之一是知名男高音关贵敏,立刻就来了兴趣,原来关贵敏是他的偶像。

他说:“关贵敏在中国大陆很有名,我的爸爸、妹妹到中国旅游,发现他的音乐光碟在中国各地流传的很广。”流露出仰慕之情的他,希望在初赛一睹偶像的风采,并对自己的声乐水准能够受到偶像的指导感到荣幸。他的爸爸、妹妹当天也会到场帮他加油,“顺便看偶像”。

一位女声乐教师对声乐大赛很感兴趣,但七月五日的初赛刚好与她学校的授课时间冲撞,就在当天下午一点三十分。即便如此,她想要报名参赛的决心依旧强烈,打算向校长请假。

校长一听到她要请假,当场瞪大了眼睛说:“你不能请假,你这一堂课是我们学校第一次开设的声乐课,非常重要,你不能缺席。”但是这位女教师再三对校长保证: “我早上参加完赛事之后,一定会马上赶回来上课!”校长这才答应她,不仅如此,当天下午还将亲自开车到高铁站接她回学校上课。

有一对分隔在美国及台湾的情侣档,男朋友是美国的留学生,女朋友则是在台湾,男朋友自己报名了“全世界华人小提琴大赛”,顺道推荐女朋友参加声乐大赛。他认为女朋友的水准应该可以打进复赛,所以分隔两地的两人,便许下愿望要“相约在纽约”。新唐人的赛事,意外成为这对情侣档的生命中一段浪漫的插曲。

台湾选手在去年第一届声乐大赛成绩亮丽,有十一名台湾参赛者直接飞往美国参加比赛,最后得到一金、二银、一铜及数名优秀奖。其中拿下美声唱法女子组银奖的石易巧,有感于国际性赛事可以结识更多声乐好手,今年便推荐她的一位林姓学弟参赛。

还有一位教授级的知名声乐家,推荐他门下一位成绩最好的学生参赛,虽然他自己不参赛,但是打算掏钱买机票专程飞到美国纽约观赏复赛。他认为依照这次声乐大赛的水准来看,复赛应该相当精采。

声乐大赛亚太区初赛的报名在台湾发烧,新唐人亚太电视台管理部经理张瑞兰认为:“主要是有地利之便,其次是有了去年第一届的规模,声乐界知道这是一场全球性的国际赛事,又是强调回归正统中华文化,立意很好,让参赛者大受鼓舞,能够参赛,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荣耀。”

“另一个原因是高额奖金”,新唐人亚太电视台管理部副理刘美华表示:“台湾类似的声乐赛事,奖金都不超过台币二十几万元,但这次奖金折合台币大约三十几万元,是台湾最高奖金的声乐大赛。”

张瑞兰还说:“这场初赛是今年九大赛事的首场,台湾将因此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是台湾的福分!”

为了推广声乐大赛,主办单位这几个月来走遍台湾各地的大学、相关社团、知名声乐家,发现回响很大。不少知名声乐家都推荐自己门下的高徒参赛,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在这些“高徒类”的参赛者,有人曾经拿下二○○五年欧洲艺术歌曲大赛第三名,更增添亚太区初赛的国际级阵容。

声乐大赛亚太区初赛举办在即,而订于八月八日至十日举行的北美初赛,报名还持续进行当中,若是错过亚太区初赛的报名,可以把握北美区最后的机会。

声乐大赛筹委会代表马丽娟表示:“对于艺术领域的恢复传统,是人类的渴望,而华人的赛事也从来没有走向国际,这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新唐人刚好提供这样的平台给华人。声乐大赛每一年都会举行,声势会越来越大,将成为声乐界重量级的大赛。”

由于声乐大赛强调弘扬正统艺术,比赛章程中规定“参赛作品不得有歌颂中国共产党或者中共党文化内容的歌曲。”大赛评委关贵敏不忘提醒选手们,特别是大陆参赛选手,比赛规定选手在初赛前一个月之前,要把参赛曲目的歌谱、歌词和钢琴伴奏谱寄给大赛组委会审阅。

对于即将到来的声乐比赛,关贵敏与其他评审们都充满期待和信心,“相信会有更多优秀华人声乐人才脱颖而出,加入到弘扬中华正统文化先行者的行列中。”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赛公告


 
分享:
 
人气:14,85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