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她笑了,中共「開墓式」上最成功的女人(多圖)
 
任百鳴
 
2008年8月30日發表
 


當人們一眼認出了鬼,石岡鍈子笑了。京奧開幕式實則成爲石岡鬼型展示會,這就是張藝謀所謂的中國元素的陷阱。左上排爲石岡鍈子的鬼魅設計作品,下圖爲京奧開幕式的大唐仕女與孔子弟子的鬼式造型。

【人民報消息】網民把京奧「開幕式」戲稱爲「開墓室」,鳥巢裏猶如打開了千年古墓,殭屍復活,鬼魅起舞,綠光粼粼,陰氣逼人。可是,總導演張藝謀對外宣稱這是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正典展現,尤其是那些怪異鬼魅的服飾裝扮,據稱是張藝謀特意聘請日本某著名服裝設計師的創意,被標榜爲中國古人的原汁原味。可是,面對開幕式幽暗燈光下那一張張日本藝妓般的女扮臉以及那些顆顆血色額頭的擊缶生,國人絞盡腦汁也對不上號,難道這就大唐仕女與孔子弟子的經典造型?

近來,媒體報導披露了張藝謀在開幕上乍屍還魂的原委。原來張藝謀請來爲京奧剪裁的日本著名電影服裝設計師,竟是以設計鬼魅形象而出名的前衛代表人物石岡鍈子(Eiko Ishioka)。據大陸媒體透露,張藝謀在拍攝歌頌獨裁者征服天下的電影《英雄》,以及被外界評爲浮華、暴力加亂倫,服飾光怪陸離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時,也曾與石岡鍈子合作。

石岡鍈子,今年69歲,出生於東京,在東京國立藝術和音樂大學完成學業便開始了職業美術設計師的生涯。她最早從事廣告和印刷的美術設計,後來逐漸開始給戲劇和電影設計服裝。這位於上個世紀80年代移居美國的日本設計師最著名的作品是爲影片《吸血殭屍之驚情四百年》所做的服裝設計。《吸血殭屍之驚情四百年》講述的是古老的吸血鬼的故事,石岡對其中鬼魅魍魎的恐怖形象設計使她名聲大噪。2000年石岡再次擔任一部描寫變態殺手的電影《入侵腦細胞》的服裝設計。在這部驚世駭俗的影片中石岡延續了《吸血殭屍》中那種鬼魅氣氛。《入侵腦細胞》被影評家稱爲「一個關於恐懼、色情、權力與慾望的陰暗童話世界」。後來《入侵腦細胞》的續集的服裝設計,也由石岡鍈子擔任。

外界評論,石岡鍈子特別的地方在於她每次參與的電影,舞臺作品或者MV作品都是經過精挑細選,不僅電影選擇她,她也選擇電影,因爲她知道哪樣題材的影片能夠完整的展現她個人設計風格,在每一部參與其中的電影都統一的和深深的打上了專屬於她個人風格的烙印。

一位影評人士寫到,看完《吸血殭屍》以至於這個影片給我留下的最大的印象居然是吸血伯爵那鮮紅的袍子。石岡鍈子似乎是非常擅長運用對比非常鮮明的顏色,紅色,白色,黑色都是她鍾愛的顏色,不僅用色大膽,服裝的造型設計上也非常前衛和戲劇化,採用通常少用的材料來縫製服裝,力求打破傳統設計侷限,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聯想到張藝謀顛覆傳統的電影表現,可以說石岡鍈子正是張藝謀藝術風格的翻版。

這裏我們無須對石岡鍈子的藝術特點作任何肯定或否定的評判,現代社會的變異必然造就形形色色的現代藝術人羣。問題實質在於,如果僅僅是熱衷於豪華、怪異的張藝謀按其個人的癖好猶如王八看綠豆般的,和善於塑造鬼魅形象的石岡鍈子對上了眼也就罷了,但是,他們卻要以踐踏中華文化爲樂趣,借奧運把個鬼魅狂歡硬要大言不讒的冠之於中華文化的元素以及唐朝正典等等來迷惑國人,欺騙世界。

在這一點上,無論張藝謀如何放肆,必然頗得當局的讚賞,因爲中共的一套思想體系只有在剷除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方可立足。也就是說,黨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是絕對的死對頭,這也是中共建政伊始就急於殺滅儒釋道三大正教的原因。中共沒有黨文化一天都存活不了,誰能幫助當權者盡亂中華傳統文化之綱,誰就會得到中共的最大青睞。張藝謀被中共犒賞爲御用導演,極盡財力物力人力的保障,根本原因就是看中了張藝謀對傳統文化的惡搞蹧踐之能事。




京奧開幕式上的鬼影憧憧、陰氣逼人。

至於京奧「開墓式」是個什麼,主館「鳥巢」的設計顧問之一艾未未則痛斥爲「經典的僞傳統文化廢品回收站,一個褻瀆自由精神,虛情假意的視覺垃圾場,趣味低級的雜訊污染,帝王意識借屍還魂的雜耍,終極版的集權文化的樣板,精神淪陷的百科全書。」

搞笑的是,「開墓式」被罵越兇,有人就越滿意,越感到成功。石岡鍈子肯定就是最滿意的一位,因爲張藝謀爲其提供了如何深深地打上其專屬烙印的機會。事實上,她做到了,當人們一致感受那光怪陸離的服裝設計鬼氣十足之時,石岡鍈子笑了,誰一眼認出了鬼,也就最大程度的確認了石岡女士獨特的個人標誌性的風格,據稱孔子弟子服飾就是她最滿意的作品。在全世界人的面前,這位鬼魅先鋒又一次成功完成一個關於中國鬼衆的大型創意,京奧開幕式實則石岡鬼型展示會,這就是張藝謀的所謂中國元素的大陷阱。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分享:
 
人氣:24,36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