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杨爱伦败选 给孟昭文一个严肃的提示(图)
 
李天笑
 
2008年9月1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美国有句话叫“所有政治出自地方”。意思是说,上至总统选举,下到镇议员选举,不论竞争职位高低,都必须由地方上一票票选出。

话虽这么说,地方选举本身却很难惹人注目。今年佩林和奥巴马两股超级旋风更是把所有地方选举都贬得平谈无奇。但刚刚落幕的纽约法拉盛22选区的州议员初选却是出人意料地精彩。其最大的噱头和看点,是穿着两年前同样耀眼的红套装、期待与两年前同样获胜的现任州议员杨爱伦,惨败在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孟昭文手下。

尽管从形式上看,这是一场华人加女人的单挑。两位民主党竞选人-现任州议员杨爱伦和挑战者华裔律师孟昭文,都是华人女性,这与今年“黑白+男女+老少”的总统大选相映成趣。

尽管从族裔比例看,这也是一场难得的亚裔占主导地位的选战。全美亚裔只占总人口4%,华裔更少,而法拉盛22选区亚裔占了53%,白人只占18%,加上孟昭文丈夫是韩裔医生,激起了许多亚裔的投票热情。

尽管从党派选情看,这是一场一战定输赢的决斗。由于22选区民主党势大,共和党初选又没有候选人,无论谁胜出都将笃赢11月的大选,因此对候选人和选民都吊足了胃口。

然而从实质看,这是一次亲共势力和公众选择的较量。现任州议员杨爱伦尽管个人品行和所作所为受到各方质疑,并在车祸和法拉盛事件中挺中共帮凶元气大伤,但仍受到亲共的市议员刘醇逸、亲共侨团、亲共媒体和中共领馆公开或暗地的大力支持,有民主党大佬的背书,又挟在任和政积的优势,虽力显不支仍不言放弃。孟昭文年轻,是第二代华裔,有一定政府和社区经验,能说流利的英、中、韩三种语言,在2006年竞选中有不俗的表现。学奥巴马,孟昭文也打出了“变化”的口号,同时借杨爱伦人心向背之力,吸引了大批民众。

早就料到杨爱伦会败,但没料到败得这么惨。孟昭文以58.79%(2733票)比41.21% (1916票)领先17%大幅胜出。一些杨的支持者认为,杨爱伦败在竞选手法太温和,且宣传力度不够。但杨爱伦的竞选模式已否定了这一点。杨在2006年竞选时大胆舞弊、非法拉票,并一贯威逼捐献。杨这次在跑票时还对法轮功造谣污蔑。杨的媒体和现场宣传力度也不亚于孟昭文。杨爱伦究竟败在哪里?

首先,杨爱伦败在亲共、充当中共帮凶。杨在各种公开场合为中共领馆官员站台、鼓励中共帮凶行恶。为什么亲共会败选?第一,亲共得罪了大多数华裔选民。从台湾香港和大陆来的多数华裔选民在讨厌共产党这点上是一致的。尤其是大陆人,到美国来就是要脱离中共统治下的生活,甘心为中共做事的是极少数。第二,中共收买暴徒在法拉盛连续围攻法轮功学员激起公愤。杨却支持中共暴徒,使其形象大损。第三,杨亲共成为外国共产势力的代理人,使华裔选民感到杨不可能真心为其服务。杨亲共不但失去选票,而且触犯众怒。法拉盛民众已将其恶行上报美国司法部,并成立组织专门弹劾杨爱伦和刘醇逸。

其次,杨爱伦不能公正地代表和维护选区所有民众的权益,尤其是华人权益,丧失民选代表资格。一个民选代表最重要的是倾听各个族裔、各个群体的意见,一碗水端平。而杨爱伦却在华人中搞分裂,制造族群对立。杨一贯歧视和欺负华人移民。杨在公开场合诬陷大陆移民有犯罪倾向,并侮辱不会讲英语的大陆新移民,叫他们“滚回去”。

再次,杨爱伦违背和对抗美国宪法精神和主流民意。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是美国建国和宪政的基石。中共在国内对法轮功实行群体灭绝,并延伸到国外。对此,美国国会两次发出决议案谴责中共暴行和声援保护法轮功学员。杨却把攻击法轮功学员和袭警的罪犯请到办公室,待为上宾,并阻扰法轮功团体合法集会申请。

最后,杨爱伦的不作为和反作为恶化了法拉盛社区的人文环境。杨总是强调自己为社区争取到多少款项、通过了多少立法。这是议员的本职工作,否则选你出来付你工资干什么。经济发展、交通舒畅、卫生教育、老人福利等是重要,但一个安定、不受歧视、不受骚扰的人文环境更重要。举个房地产的例子:好区与坏区的区别,不仅在房子的质量,更在于居民的素质和地区的人文环境。杨爱伦和刘醇逸配合中共势力渗透,纵容中共暴徒行凶闹事,已破坏了法拉盛的安定环境,降低了法拉盛居民的生活品质。

柏拉图说,“拒绝参与政治的惩罚之一就是结果被比你差的人所统治”。杨爱伦的败选证明了法拉盛选民并不是“沉默的一族”,更证明了民意的力量,也给胜选的孟昭文一个严肃的提示。




7月31日,纽约法拉盛罢免刘醇逸和杨爱伦委员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图为部分委员会成员合影:郑科学(左一),唐柏桥(左四),卞和祥(左五),张国威(左六),Judy.陈(左八),刘国华(左九)。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赛公告


 
分享:
 
人气:15,81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