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東京事件 中共對臺手段的經典縮影
 
陳破空
 
2010年10月2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十月,東京舉行第23屆國際影展。兩岸電影代表團出席,卻因名稱問題,鬧出軒然大波。就在這個藝術盛典上,大陸電影代表團團長江平,竟突發政治思維,以主辦方稱呼「臺灣」,而不是稱呼中共方面一貫要求的所謂「中國臺灣」、「中華臺北」爲由,宣佈退出影展。這一突發事件,致使十幾名已經身穿晚禮服、星光閃耀的兩岸電影人,均無法踏上綠地毯。臺灣影星徐若瑄爲此淚撒東京。

此時,正值臺灣五都選戰白熱化之際,致力於「兩岸緩和」的國民黨,擔心衝擊該黨選情,將事件定義爲大陸電影代表團團長江平的「個人行爲」,將他列爲「不受歡迎人物」,「永遠不得入境臺灣」。

中共方面,似乎也竭力淡化此事,中共「國臺辦」和「文化部」均低調表示,對相關情況,「了解不完整」,難以表達意見。看上去,好像真是江平的「個人行爲」?

然而,以中共「黨領導一切」的原則,曾擔任「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現任「中影集團副總裁」的江平,宣佈退出東京影展之前,不可能不請示上級。江平所謂「個人行爲」,不大可能不是中共「政府行爲」。

「政治掛帥」,歷來是中共「法寶」。經濟問題政治化,文化議題政治化,藝術行爲政治化。劉曉波獲諾獎,中共威脅對挪威實施經濟制裁;東京影展,中共政治當先,不惜杯葛藝術。兩起事件顯示,中共思維,依然是文革思維;中共語言,依然是文革語言。這證明,在中國,在相當程度上,文革並沒有結束,文革還在搞。

兩年多來,國共和談,兩岸簽署經貿協議。國民黨方面,希望以經貿促和平;共產黨方面,圖謀以經貿促統戰。就在最近,在民意代表的追問下,臺灣國安局承認,中共派遣大陸各省採購團密集赴臺,商業行爲的背後,其實是統戰意圖。

從 2008年至今,中共派出的各省採購團多達62個,砸下銀子162億美元;今年赴臺的這類採購團,已經達到14個;某團一次就砸下70億美元。看上去豪氣萬丈;表面上有助於臺灣經濟復甦。然而,臺灣方面經仔細觀察,發現,大陸團採購,實際金額並沒有意向金額那麼多,有的合同,甚至把採購兌現時間拉得很長,要經過三、五年才能「落實」。放長線釣大魚。所謂「血拚」,原來是拚統戰。

國共兩黨意圖各異,因此,兩岸看似緩和,但中共並不放棄打壓和封鎖臺灣,繼續以導彈瞄準臺灣,繼續以霸權擠壓臺灣。東京影展事件,呈現的,不過是中共一貫的惡霸嘴臉。

那個大陸電影代表團團長江平,曾爲導演、製片人,也算是一個「藝人」,這回表演的,活脫脫,卻是一副「黨棍」嘴臉。

他竟質問臺灣代表團「你們不是中國人嗎?」無知的江平,竟不了解,鑑於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共所代表的「中國」形象,惡形惡狀,臺灣人避之猶恐不及,當今臺灣人中,還有幾個人願意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寥寥無幾。

江平還威脅臺灣代表團:「(你們的)參展影片還想不想進大陸?」政治綁架,外加經濟利誘,這恰恰是中共對臺手段的經典縮影。

原載《自由亞洲電臺》(文章有刪改)

 
分享:
 
人氣:17,16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