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谁让高教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软肋?
另外一篇金融时报评论文章的标题则是“教育:中国经济上行的硬伤”。这篇文章指出,很多人喜欢把现在的中国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相比,认为中国的经济成长正开启一条通向现代高科技经济未来的坦途。但是这两者其实有一个相当明显的不同,就是高等教育。 日本从19世纪末开始教育改革,到了20世纪60年代时,已经建立起水准相当整齐的大学教育体系,也为其后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相较之下,中国大学体系目前能培养出来的合格工程师数量太少。不只于此,许多新进毕业的大学生,薪资水平甚至不及技能不高的农民工。 把这两篇文章合起来看,感觉相当讽刺。在中国教育市场的一端,是众多家长辛辛苦苦挣钱攒钱,花大把钞票在课后辅导上面,无非是希望子女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出人头地。而中国家长在补习教育上花钱不手软的情形,甚至到了欧美投资人都来分一杯羹的地步。在这个“财源滚滚”的教育市场另一端,却是家长花了大钱以后,并没得到应得的教育品质。也难怪金融时报的评论文章明言:中国的“教育系统令人遗憾地辜负了为教育子女辛苦攒钱的家长的期望,也辜负了整个中国经济的期望。” 为什么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品质令人失望?金融时报的评论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主要问题出在中国的大学领导被共产党箝制,也因此受到共产党官僚习气与造假文化的高度污染。这篇评论文章引述江学勤在ChinaPower一书当中的观点:“只要共产党还把持大学,它们就会继续沦为政治官僚机构。在那里,教授们更关心是为某些官僚的议程服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欺诈“不是什么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简洁地总结中国当今的教育问题症结所在:“没有共产党,才有新教育;有了新教育,就有新中国”。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