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日本幼兒園令中國媽媽目瞪口呆的事(多圖)
 
福田心田
 
2010年3月1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前些天,爲了記錄田田的成長,我寫了一篇《在日本幼稚園最後的運動會》,從網友的評論中看出大家感觸很多,這使我想到,這個近鄰還是有我們很多值得了解的地方。

本來來日本以前,田田已經在北京上過一年幼兒園,可以說,對於幼兒園我們並不陌生,但是日本的幼兒園,有些事兒還是讓我目瞪口呆,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裝被子的袋子。



裝衣服等的袋子。

1. 無數大大小小的包

我們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兒園就向我們說明,要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

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釐米長,B包多少釐米寬,C包放在D包裏,E包放在F包裏。

我真是徹底崩潰了!搞不懂爲什麼日本人要弄出這麼多複雜的名堂出來。

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製!

經過兩年,我們都對此已經駕輕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的分門別類。我常想,京都人可以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是否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2.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肩背手拿着

這是很震動我的一個場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裏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說的那些少說也有兩三個大包外加書包都由那些花朵們肩背手拿着,而且還都跑得飛快。

我 們呢,自然還是咱國內的傳統,田田空手,我拿包。過了兩天,老師就來和我聊天了:「田田媽,Tina在學校可是什麼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慣於只說半 句話,後面的讓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問家裏的情形了,看我還在想,老師就說了「比方說上學時拿包吧。。。」這就是委婉的提醒。從此就只好讓田田自己 拿了。

等開家長懇談會時,我和大家說「在中國幼兒園,習慣家長拿東西」。這回輪到日本媽媽目瞪口呆了,異口同聲地問:「爲什麼?」

爲什麼?是不是因爲我們中國人愛孩子更多一點呢?

3. 反覆脫換的行頭

田田的幼兒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登園時最外邊都要穿幼兒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蓓蕾帽(夏天 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兒園,就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換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脫下來,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自然再換自己的鞋子。這還 不是最麻煩的,開學時老師要求拿一組換的衣服,在我們看來,那自然是防備孩子玩耍時弄髒備用的,然而,並不是。只要孩子們中午睡了午覺,起來必定要重新換 一套。夠多麻煩。(到田田在外邊宿泊一個晚上的時候,光備用的換的衣服就要備好多套,真趕上那個愛新衣的皇帝了。)

剛開始每天早上去送田田,都要重複那麼一套換衣程序,田田在菊花班的時候,看她實在慢,我就不免代勞。但是不久就發現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從 不伸手幫忙。慢慢體會到,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每天到校後,換衣服、放聯繫手冊,自己帖當日的 sticker,掛手絹等從2、3歲開始的訓練,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



大冬天穿短褲。

4.大冬天穿短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剛去的時候,北京的爺爺奶奶非常擔心,說一定要和老師商量一下,因爲我們是中國的孩子,受不 了這個凍。這個.。。,讓我怎麼說得出口。就算不重新喚起東亞病夫的記憶,起碼也激活小皇帝的印象。沒法子,只好入鄉隨俗地狠下心來,爲國爭個面子。

不用說,剛入園那時候,三天兩頭就凍病了。和日本媽媽說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

看看一個個像小炮彈一樣衝到我面前說「你好」的孩子,那個結實勁兒,我是覺得我們不能太金貴孩子了。



參加運動會。

5. 0歲參加運動會

剛到幼兒園,就看見很多老師懷裏都抱着個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幾個月大吧,一問,是0歲。

田田幼兒園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田田曾經是菊花,然後變成百合,現在已經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風範的紫羅蘭了。而0 歲的小寶寶,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和咱漢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來就來源於漢字),很是形象。

這些0歲的毛毛,不光入托了,而且還要參加幼兒園的一切大型活動,比方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看這些0歲的毛毛哭着拚命向前爬,還是有點打動人的力量的。



女孩子踢足球。

6. 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兒園到了年中組,開始上每週一次的jumping 課,相當於我們的體育和形體課;到了年長組,就有了足球大會,孩子們成天不是練習打鼓,就是練習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兒園之間的比賽,田田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是體力和勇氣都練出了。

說實話,剛來日本時,田田的表現真是讓人汗顏。日本的孩子一般從十三四歲開始,才往上躥個兒,之前比中國孩子矮很多。田田在班裏,那可是鶴立雞羣的「龐然大 物」,無奈實在是外強中乾。日本孩子光着腳在外邊跑,田田呢,榻榻米上有一點沙子,就恨不得踮着腳走路。有一次遠足爬山,最後一個不算,下來的時候,乾脆 由兩個矮個子的日本孩子攙扶下山。這怨不得孩子,3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讓她徒步爬山1小時的經驗。現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環境下,徒步4個小 時沒有任何問題。

7. 完全混班教育

在中國時,我們參觀過幾次田田的幼兒園,都是各班在各班上課,到了日本就不同:

在 9:30之前,3:30之後,全園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裏,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瘋狂。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孩子們的成長感特別明顯。

比方前些天田田年長組最後的發表會上,表演完太鼓之後,他們說了一番話,讓所有的家長落淚:

「今天的發表會真高興,低年組的小朋友們也非常努力地表演成功了。這是我們最後的發表會了,到了小學校我們仍然不會忘記我們的朋友和幼兒園。」

8. 教育是爲了教孩子學會「笑」和「感謝」

在這個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了。也不學輪滑,也不教游泳。

問教什麼,答案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

在日本,無論走到哪裏,無論和誰講話,「笑眯眯」最重要,一個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

還教什麼?——「教學會說謝謝」

總之,這裏強調的和國內是非常不同。但是通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發現田田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這方面的收穫卻是經由綜合教育的方式獲得的。



在日本給上幼兒園的兒子做便當。

9. 一年到頭數不清的活動

看看我的日曆上標出的做便當的日子,就是田田他們遠足的日子,一年到頭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觀察多少次動物和植物。

除此之外,撿橡子了,打年糕了,開運動會了,爲社區演出了,宿泊了,過園節了,開發表會了,去拜寺廟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

10. 中國人都不過的節日——日本幼兒園過

這也是讓我狠狠吃驚的地方,像上面說的,日本幼兒園過一切他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女孩節,男孩節,納涼節……除此之外,中國的正月初七的七草節(幾位知道?)、二月的節分、七七乞巧節都認真地過上一遍。

孩子回來說,今天老師問我這些節日在中國怎麼過,我說:不知道。慚愧啊,媽媽也不知道。

乞巧節的手工-竹子上的心願帖、牛郎織女、西瓜



一年到頭數不清的活動。

11. 老師的能量

日本一個班,少到10個人,多到30個人,老師都只有一位。開始我是頗爲懷疑的,大約把這些孩子都看住 也就不錯了。然而,可真是看輕了日本的幼兒園老師。就這一位老師,30個孩子的作品展,30個孩子從無到有的打鼓本領(非常專業啊),30個孩子的美術、 音樂、閱讀,30個孩子的生日,30個孩子的大型發表會、運動會全是這一位,有條不紊,像模像樣。

像去年發表會排的是《不來梅的音樂 會》,日本的活動向來是一個孩子都不能少的,所以30個人當中,4只母雞,3只貓,5只狗,2頭驢子,幾個小偷,老師要分別帶領孩子們做好服裝、道具和布 景(全部廢物利用)、配好音樂、編好劇目,排練一個多月,那可是不小的工作啊。但是看看那位老師每天還是輕輕鬆鬆的表情,50多歲的人了啊。佩服!



幼兒園每個月都要到寺廟裏受一次教誨。

12. 佛教的影響

京都大概是日本寺廟最多的城市,整個城市有一種晨鐘暮鼓的氛圍,田田的幼兒園每個月都要到寺廟裏受一次教誨,園裏最重要的節日一定要拜佛,佛誕日、涅槃日都有活動。

最近孩子們馬上要畢業了,昨天就去了西本願寺向佛許了願,田田還代表班級給佛獻了花。我問許了什麼願,她說:永遠信任佛,永遠對別人懷有感謝的心,永遠認真傾聽別人的話。

 
分享:
 
人氣:26,47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