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装醒哥”与美国“瞌睡哥”(多图)
 
伊天剑
 
2010年6月21日发表
 




(上)美国的学生在总统演讲时睡的很踏实。
(下)中国幼儿园的孩子打瞌睡都半睁着眼。

【人民报消息】网络上一个幼儿上课打瞌睡的视频目前传得很火。孩子也就四、五岁吧,他瞌睡的神态确实让人忍俊不禁:眼睛刚刚闭上,又赶忙强打精神,努力睁开眼睛时,眯缝的双眼露出的是眼白,如是者多次,孩子的无邪与纯朴在他几欲睡着与努力醒来的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的呈现。中国的网友们也太有才,不说他是打瞌睡,而以“装醒哥”来称谓他,体现出深深的关爱、体谅和些许的悲哀。

与“装醒哥”同时被放到网上的还有一个美国中学生打瞌睡的视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密歇根州一所中学的毕业典礼上演讲时,他背后合唱团的一名学生竟然不顾总统的演讲,打起连连呵欠,瞌睡得前俯后仰,虽说也能强打精神随着同学的掌声勉强应了几下,接下来仍然照打瞌睡。

这两个视频放在一起,很值得玩味。我们就从一个小的侧面来对比一下吧。


中国小小“装醒哥”!
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从小小 “装醒哥”的睡姿中可以看出来。这么小的孩子,也不过就是上个幼儿园,可是他却是在课堂上接受着正规的教育,因为有课桌与书本为证。这么小的孩子被教育得如此有毅力,可见老师提前是怎样给孩子灌输的了。当然,老师给幼儿教育也自有他自己的一套,如要做个好孩子就要听老师的话,上课不能睡觉,睡觉了就不是个好孩子之类的。时间长了,老师强调得多了,加上再时常表扬几个不打瞌睡的孩子为好孩子,我们的“装醒哥”想不“装醒”就很难。当然,这只是第一步了,下面呢,老师会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自觉的要加上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真幸福,要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等到了小学,加入少先队,你看孩子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场景时,就没有一个老师和孩子感到不是自然的了。

当然了,笔者的话扯得有点远,讲到了中共是怎样从孩子开始进行奴化教育的。话再收回来,咱就说眼下的,他这么小,放到幼儿园里也是应该,适当接受一点集体环境的熏陶对孩子也有好处。可是,为什么要这么教育孩子呢?连个瞌睡都不能打?还那么正规,高桌子低板凳的。他毕竟是那么小的孩子,适当顺应一下孩子的天性发展不行吗?该睡就让他睡嘛。难怪我们的网友这么的同情,用“装醒”来称谓不适合他年龄的瞌睡。

看完视频,确实有许多人笑不出来。今天的中国,“装醒”的可不只是“装醒哥” 一个。有多少中国人早已被中共有意灌输的信息弄迷糊了,可是他却能“装醒”:共产党腐败,世界上哪个党不腐败?集权不好,那台湾开议会时还大打出手呢? “天安门自焚”是假的,你见了?……

这样的引申我们就不说了吧,对有些人来讲,“装醒”也已经成为了常态,让他真正的睡着都很难了。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这个“瞌睡哥”。

看到美国学生打瞌睡,感慨的人可能会更多。那是美国总统在演讲啊,你再困能打瞌睡吗?要是在我们中国,不要说胡锦涛了,见个省级高官,孩子们也许都能激动得终生难忘。当年,有多少红卫兵一见到伟大领袖当场就晕了过去?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拜与兴奋对孩子来讲有什么好处?孩子们怎么都被灌输得如此的没有理性?可是看看人家美国中学生,竟能在总统演讲时打瞌睡,真够潇洒的。

美国学生能在总统演讲时打瞌睡,这不是他的心中没有总统,而是在他的心目中,总统也是一个人,和他的人格是一样的,平等的。我可以和大家一样用掌声来表示对你的欣赏,但是我也有我的自由,虽说这自由也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因为毕竟是在毕业典礼上,自己作为合唱团的一员,没有理由缺席,可是我打个瞌睡也是我自己的权力。没看到吗?我打瞌睡时,也是很照顾你总统的面子的:大家鼓掌,我不也跟着鼓掌了吗?


美国“瞌睡哥”!
我不能说美国人没有教养,我也不能说我们中国人太有教养。有多少中国人,不论年龄大小,见个稍微官衔大点的,就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是谁给你灌输了如此不平等的思想?你的奴才感情怎么就那么的丰富?看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可不只是针对孩子。胡锦涛在玉树地震后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后,竟然有几个专家不辞劳苦的为完整地保护那几个字去做科技攻关。

欣赏奥巴马的中国人着实不少,欣赏他的年轻、才干、雄辩,可是从他身后的“瞌睡哥”身上,人们在欣赏美国教育自由平等的同时,也似乎明白了成就奥巴马的人文环境。那么,看看我们中国,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装醒”了。十几年的教育下来,以及经年累月的洗脑中,中国人连打瞌睡的自由都变异了。这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悲哀!

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能不再“装醒”?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在大人物面前很自在的打个瞌睡呢?我们渴望着这一天。

这一天到来时,也就是全民清醒时。

 
分享:
 
人气:17,90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