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中國的名校爲何沒有「脾氣」?(圖)
哈佛大學的是:「我們不是最喜歡拒人的學校,最沒人情味的是麻省理工!相信我,不管怎樣還是申請吧,頂多郵箱裏多出薄薄的一紙拒錄信,來吧,讓更多的申請者來吧,這樣我們的錄取率就可以跌破1%了!」斯坦福大學的是:「哈佛算哪根蔥?加州是我們的地盤。你對我們來說可有可無,但不管怎麼樣,你還是申請吧,萬一中大獎也說不定。」 網友們如此調侃,本意無非是這些學校很「牛」,入學的的確確地非常不容易。美國名校的「牛」,體現在很多方面,不僅體現在其高度的獨立性上,敢於對政府、政治家、藝術家等社會名人說「不」,而且體現在對學生的高標準要求上。後者大家多少都有些了解,還是說說前者吧。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哈佛大學校慶,擬邀請時任美國總統的里根參加。里根於是託人捎話,看是否可以授予他一個榮譽博士的頭銜。對此,哈佛師生議論紛紛,大家都認爲他和學術一點都不沾邊兒,還是不授予爲好。覺得多少失了顏面的里根最終沒有參加慶典,但哈佛的慶典照樣辦得有聲有色。類似的情況在美國名校中並不少見。哥倫比亞大學也曾拒絕給英國女王授予博士學位;曾任佛羅里達州州長的布什總統的弟弟,也被佛羅里達大學拒絕授予榮譽學位。 大學的「牛氣」除了是自己弄出來的,也是被社會上的名人烘托出來的。一些本身就很有脾氣的「牛人」,一到了大學,立刻就變成了「乖乖生」。 比如幾次獲得奧斯卡獎的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19歲時曾考入加州大學長灘分校,學習電影專業。三年級時,他離開了學校,開始發展自己的電影事業,並最終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幾十年後,年過半百的他再度報名母校的電影專業,繼續攻讀學士學位。這時的斯皮爾伯格的電影早已成了教學範本,可他依然得接受年輕教師指導,該交作業就交作業,該做論文就做論文。雖然有時候交上去的作業就是自己導演的著名電影的片段,可老師給的分數還真就不高。可斯皮爾伯格就是沒什麼脾氣,畢業典禮時既不上臺講話,也不去主席臺就座,而是和其他畢業的年輕人一樣,穿着學士服,老老實實地坐在臺下。 同「牛氣沖天」的美國名校相比,當代中國的名校可是脾氣好得很。說起中國的名校,北大、清華自是當仁不讓,可惜這兩所名校雖然對學生要求相對嚴格了些,但卻在官員等人面前從沒有「牛起來」過。多少官員被聘爲兼職教授?又有多少官員在 「繁忙的工作之餘」在這兩所學校獲得了博士學位?大概北大、清華的歷任校長們最是心知肚明了。 以北大爲例,1993年,中共前任外交部長李肇星曾被聘爲客座教授;北大百週年校慶時,更是傳聞校方欲向當時中共的一把手江澤民頒發榮譽博士稱號,因輿論譁然而作罷。2003年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亦大張旗鼓地聘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徐光春、人民日報社社長王晨、新華社總編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南振中和北京市委副書記、北京市委黨校校長龍新民四人爲兼職教授,北大校長和書記親自頒發聘書。 且不說學生們到底能從這些官員身上學到什麼真正的知識,只是想問一問,在聘用之前北大領導和相關部門是否想過:這些「公事繁忙」的官員到底有多少時間來北大授課呢?此舉對北大的學術水平真的有提升作用嗎? 筆者認爲,不是北大校方沒有考慮過,而是校方覺得這根本不是考慮的重點。因爲所有的人都清楚,聘用他們並不是因爲他們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或者在理論上什麼建樹,而是在於他們那顯赫的地位。 衆所周知,在當代中國這個「官本位」的社會中,官員掌握着巨大的資源,官階越高,權力越大,掌握的資源就越多。爲了獲得更多的資源,包括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不得不向官員低頭,所以想向官員們「耍耍脾氣」也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而官員們呢,則因爲這兼職或客座教授的頭銜,無形中提高了身價,故此也願意投桃報李。官學勾結之路因此在當地中國遍地氾濫。 因爲北大、清華如此「自賤」,那些利用「業餘時間」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的各級官員們,只要花錢找人寫寫論文、收買一下導師,就可以很輕鬆地獲得博士學位。儘管現在北大已經不再招收在職官員讀博,但業已造成的惡劣影響不是短期內就可以消除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包括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在內的中國大學的好「脾氣」,不能向美國的名校那樣牛氣沖天呢?根源還在於中共一黨專政的政治制度。自建政以來,中共爲了加強控制,宣揚自己的意識形態,對所有高校都進行了改造,並且規定大學的領導由政府來任命,完全顛覆了民國時期高校的教授治校的傳統。現在大學的校長更重要的是對「上」的負責,而不是對學生、教師負責。而且中共對於那些敢於反對自己的知識份子,都會將之消滅於無形。 可以說,如果中共不將控制的巨大資源還給高校,讓高校具有較高的獨立性,並且真正做到教授治校,中國就根本出不了什麼國際一流大學,頂多在國內孤芳自賞罷了。問題是,中共願意這樣做嗎?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