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鸟巢入不敷出 最终谁买单 (图)
 
2010年8月11日发表
 



中共动用“国母”宋祖英鸟巢开唱拉生意。

【人民报消息】大陆媒体10号报导,作为2008京奥开幕及闭幕式的主场馆--国家体育馆,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鸟巢」,由于难以筹措每年七千万元人民币的维护经费,而且运作成本过高,「用一场赔一场」,目前鸟巢的经营权已经由「民营」转为「国营」,由政府直接接管。

事实上,鸟巢「为钱所困」已经不是新闻,这个耗资巨大的工程,它的长期价值,从建造开始,就一再遭到质疑。

鸟巢于2004年3月正式开工,最初的预算是35亿,而实际上建造花费却高达70亿。

鸟巢的经营权也经历了「民营」--「半国营」--「国营」的过程。

由中信集团为主的联合体投标获得了鸟巢的30年特许经营权,但是仅在独立运作一年后,就因为经营困难放弃了。2009年8月,中信联合体签约出让58%的股权给北京市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由他们主导经营场馆,承担亏损和盈利。2010年的8月,鸟巢完全转为「国营」。

如果说第一年「民营」、第二年「半国营」并没能给鸟巢带来经营上的转机。第三年转为「国营」是否就是最好的商业改造方案呢?或者说,只是将鸟巢的账单“改造”给全国纳税人全权买单而已?

鸟巢每年的维护成本达到七千万元人民币,如果加上贷款支付的利息,一年的运转成本就达上亿元,还不包括体育场的折旧。目前,鸟巢最大的收入来源并不是原先设想的文化和体育赛事,而是作为副业的旅游。

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城表示,因为「鸟巢太大了,如果举办小型演唱会、比赛,几千人的观众规模,坐进去几乎看不出来。」中信集团工作人员也透露说,除了维护费用,鸟巢「只要启动基础成本就是70万,需要一百多名工作人员,这样的成本如果卖不出5万张门票根本就没有收益,用一场赔一场。」

而作为鸟巢主要收入来源的旅游,也在走下坡路。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春在「半国营」阶段就透露过,鸟巢游客面临人数下滑的危险「从最高峰的日客流量八万人次,下降到现在的五六千人。」

鸟巢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接管后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具体措施,但据说在改制后,鸟巢将推出国际性的赛车比赛和冰雪节日等活动。

但鸟巢在08年奥运会后的两年里只承办了两场比赛,由于草皮被批评犹如菜地,在国际赛事上并没有留下良好的口碑,因此能否通过上述这些旅游活动,年赚7000万元还是一个未知数。

(新唐人记者尚燕、王雨晴综合报导)

 
分享:
 
人气:16,69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