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慈善死了(圖)
 
2010年8月24日發表
 



2008年5月18日,北京某慈善捐款現場。
然而,好心的人們並不知道自己的捐款會流向哪裏。

【人民報消息】作者王華8月23日發表文章《中國慈善業的「災情」》文章道,面對慘烈的災情,出於人類共有的惻隱之心,捐款成了衆多善心人的首選。儘管中國大陸慈善業起步很晚,但近幾年發展迅速。以去年汶川地震爲例,截至2009 年11月,全國共收到民間捐贈資金652.5億元人民幣,今年玉樹地震也收到上百億捐贈,加上諸如希望工程、體育、明星的各類捐贈,中國慈善業已經成爲一股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

捐款等於沒捐

文章道,慈善一詞在希臘語中意爲「人類博愛行爲」,在古代中國常用「仁義」來表示對弱勢羣體的幫助。現代社會這種博愛的仁義行爲一般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國家制度層面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社會保障制度,二是社會服務層面的職業化、專業化的慈善工作。相比以往的零星救濟,「權利性」取代了「施捨性」、「制度化」代替了「隨意性」。

救災、保證災後災民的基本生活是政府的基本職責,而民間的捐款只是在政府職能基礎之上的補充,使災民能得到雙份的救濟,因爲在嚴酷的災害面前,無論是政府救濟還是民間救援,相比於災害帶來的損失都只是一個零頭,災民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很多。然而在中國卻出現了「民衆捐款等於沒捐」的怪異現象。

據大陸官方披露,5·12地震捐款,中共當局直接受捐379億元,約佔58%,流向各地紅十字會、慈善會以及地方公募基金會的捐款199億元,約佔31%。但後來中共當局把慈善組織募集的捐款大多收繳了,使捐款80%流向了「政府」。

按國家規定,災情發生後,各個地方當局要拿出1%的財政收入給災區。然而汶川地震等災情發生後,民間捐款先進政府財政,然後再到災區,這樣本來應該是政府對口援建一份,民間再捐贈一份,災區人民應該得到兩份,可實際上災區只得到一份,因爲在當局撥款的1%裏面,一半以上來自民間捐款,這等於是民衆白捐了,災民並沒有得到,只是讓當局少出了錢,讓當局逃脫了應有的責任。

「中國慈善死了」

文章道,民間鉅額捐款的八成進了中央財政,人們有權詢問捐款到底用在了哪裏,當局給的答案卻是三個「不知道」。第一,捐款人不知道誰是受惠人。據清華大學調查,知道捐款用在哪裏的捐款人僅佔4.7%,而《新京報》對千名捐款人調查發現,知道捐款用在什麼地方的只佔0.61%。第二,災民不知道哪些是「政府」項目,哪些是民間善款,第三,連災區「政府」也不知道捐款在哪裏。這一連串的不透明,爲滋生腐敗提供了溫床。

青海玉樹地震後,中共民政部明確提出,慈善機構所募集的善款,交由青海省統籌安排使用。中共當局「統繳」民間捐款的作法,其實在中國已經實行很久。民間捐款進了當局的口袋,這無形中等於取締了民間捐款。國外媒體報導說,「一些蹣跚起步的中國慈善從業者再次表示絕望,高呼『中國慈善死了』。」

 
分享:
 
人氣:20,64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