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金正日亡 中南海又喜又忧(图)
 
杨宁
 
2011年12月2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死了,这让一直扶持他但却时常被其“耍弄”的无可奈何的中共高层又喜又忧。喜的是可以有机会实现金正日“托孤”遗愿,在扶植其继承者金正恩的过程中,加强中共在朝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而将其继续作为与国际社会周旋的筹码;忧的是年轻的金正恩是否能“镇住”朝鲜实力派人物,特别是那些有意改变现状并倾向于韩国的军方人物。

不过,中共的欢喜将夹杂着怎样的苦涩,目前谁都不好说,因为金正恩能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共俯首帖耳,是否会像其祖父和父亲那样成为中共眼中的“白眼狼”,都是个未知数。

回顾中朝关系史,中国人再清楚不过的是中共志愿军支持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的事情,而金正日也是在中共牺牲至少七十万中国军人、中国人省吃俭用支援“粮草”的情况下,成为朝鲜的“伟大领袖”。可惜,在朝鲜的教科书上,白纸黑字写的却是朝鲜人民军如何英勇战斗,独立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的,中共军队的影子根本不见了踪影。至于如今每次朝鲜所说的中朝“鲜血凝成的友谊”,不过是金家父子向中国乞讨时的外交辞令。

朝鲜战争后,中共在朝鲜不仅留下几十万尸骨,还留下千万吨给养物资。1953年停战后,中国大军又作为壮劳力,为北朝鲜建设门面,恢复经济,白白苦干了六年。而这些,并没有换来金日成的感谢。在金日成看来,当年国共内战时期,中共在东北也曾得到金日成的帮助,中共的“回报”是理所应当的。

不仅如此,金日成在掌握朝鲜最高权力后,开始了大规模清洗,几十年来党政军领导干部走马灯般更换,直到将中共影响彻底肃清。1966年中共发动文革后,各地造反派武斗十分厉害,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则在初期派系斗争比较平静。此时金日成派来大批特务,向双方开枪,挑起了大规模武斗。金日成的用意是仿效苏联,藉机占领中国领土,尤其是长白山一带的土地。

虽然金日成如此“忘恩负义”,但因为毛时代的中共在国际上并无太多的朋友,所以还需要朝鲜这样的“朋友”给自己撑门面。

邓小平改革开放后,中国与韩国的关系开始松动,双方经贸往来频繁。1992年,中国和韩国建交前,中共派钱其琛前往朝鲜向金日成通报。金日成听说后,气的脸色发青,并扬言要在台北设立办事处等报复措施。金日成后来向邓小平交涉,要与台湾建交,但邓小平以强硬态度回应:“你们要是和台湾建交那么中朝断交。”这让金日成很是恼火,但因为需要中国的经济支援,金日成只得将怒火压在心中。

金日成死后,儿子金正日于1997年10月就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取代其父亲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中朝关系更是雪上加霜。在拒绝中国改革内政建议的同时,大批朝鲜饥民涌入中国,其中不少人通过北京的外国使馆投奔韩国,金正日认为这是中国在拆朝鲜的台。2000年北京申奥,朝鲜关键的一票投给了悉尼,这让中共很是郁闷。

2007年5月,美国向朝鲜传出讯息,希望第二年建交,并签定和约,前提为平壤放弃核计划。朝鲜的“美国牌”令中共十分焦虑,中共再次提供高额经济援助,以换取金正日维持“中朝友谊”。就这样,中共和朝鲜继续彼此利用,串演核讹诈双簧欺骗美国和世界。一方面,朝鲜可以在国际舞台上耀武扬威一把,一方面也有助于提振国内支持力度,同时还想借此敲诈一点物质援助;而中共也可以借此转移国际社会对其人权等问题的关注。

去年,业已病入膏肓的金正日来到中国“托孤”,希望中共成为第三子金正恩的后援。中共高层当然是喜在心间,以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力,只是资历最浅,但颇有乃父之风、更心狠手辣的金正恩,是否会在得了中共的帮助而转身也左右逢源,让中共空欢喜一场却是难以预料的。

而此前外电有报导称,朝鲜政府高层爆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即在金正日钦点金正恩为接班人之际,幕后两派人马为谁将真正管治朝鲜展开了争斗。这两派一派是以金正日妹夫、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为代表的强硬派,一派是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副部长朴奉珠为代表的改革派官员。后者希望开放朝鲜,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不过,选举结果至少表明,强硬派暂时占了上风,而这种选择也是金正日乃至朝鲜高官在领导层过渡阶段,为避免政治动荡而进行的必然选择。

如今金正日猝死,那些曾被打压的反对派官员们的反弹很可能导致两派争斗再起。在这种情况下,业已陷入深重经济危机的朝鲜出现内乱也并非没有可能。中共军队在中朝边境的异动、韩国的高度戒备以及美日韩的紧急磋商,应该都是对目前不明朗的朝鲜局势的应对举措吧。

中共能否如其所愿送金正恩一程,还要看朝鲜两派博弈的结果。以这两年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来看,中共如愿的可能性不大。至于中共出兵武力干涉,应该是下策中的下策。现在的中共高层倒是不妨想一想,失去了萨达姆、穆巴拉克、卡扎菲和金正日这些无赖“朋友”,自己大概也走不了太远了吧。

 
分享:
 
人气:19,56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