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罗贤哲被捕 中共为何如此兴奋(图)
 
李天笑
 
2011年2月1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台湾陆军少将通信电子资讯处处长罗贤哲充当共谍被捕,各界一片哗然。罗被吸收为共谍长达七年之久,出卖许多重要军事情报。罗曾经手一些机密通讯专案,其中包括台湾和美国之间最重要的军事网络构建案“博胜案”的陆军部份及陆军全台的光纤分布图,可能已对台湾安全造成重大伤害。

罗身负重任和信任,但意志薄弱,不经中共色诱,铸成大错。其在外派泰国时独自赴美,陷入中共美人计,先色后利,不能自拔,落得身败名裂下场,于己于人都是重大教训。

十分有趣的是,中共这次似乎没有正式否认罗贤哲作为共谍被捕的事实,也没有抗议,反而在中华网、百度百科、铁血军事论坛等网站登出了罗案。中共媒体或海外亲共媒体强调的有两点。

一是强调罗贤哲是“国军迁台后涉共谍案层级最高的军方将领”。罗曾历练台陆军6军团73通信群指挥官、驻外武官和国防部联2情报次长室国际情报处副处长,至通资处长并晋升少将。并提到这比三个月前情报局罗奇正上校共谍案涉案层级更高,泄密更深。

二是强调此案“撼动台美军事合作关系,美国对台军售恐会再荡到谷底,台美军事互信将出现空前危机”。由于“博胜案”是类似日本和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的 “Link-16”数据链路,集成了台湾参谋本部和陆海空军的指挥通信系统,还能与美军分享大陆的军情,一旦这些东西全部都被大陆掌握,等于陆军被透视,监听,连带影响与美军的指管通联系统。所以令台、美军方高层非常紧张。

中共在对台谍报工作上下了大力气。罗贤哲被捕应是对中共的一个打击,但中共却好像很兴奋,并不忌讳大谈罗案。这是为什么?其中大有蹊跷。

首先,从以往经验看,潜伏共谍往往不是一人,而是一伙,分布很广很深。中共说罗贤哲是“共谍案层级最高的军方将领”,可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虚幌一枪,要遮掩隐藏在更深处的大鱼。

从台湾肃谍历史看,来台初期曾查获包括国防部次长吴石中将等共谍,罗贤哲是近几十年来犯案层级最高的共谍。但在国共内战中,仅中共埋在蒋介石身边的“重量级”间谍就不止一个两个,其中有中将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瑰、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蒋介石和宋美龄身边的红人阎宝航、国策顾问陈布雷的女儿,华北剿匪司令傅作义的女儿等。其它各个层次的共谍多如牛毛。

有了这群间谍卧底,中共对国民党所有的作战计划、部署和行动无不了若指掌,国军等于在听中共调动,蒋介石仗仗挨打,精锐耗尽,哪有不败之理?

中共的本质未变,当年能够在国民党内部安插那么多间谍,今天不干也难。仅从罗贤哲案看,就有“三罗”涉案,包括军情局双面谍罗彬、军事情报局第四处上校组长罗奇正和罗贤哲。罗贤哲案是从侦办罗彬罗奇正“双罗共谍案”中“意外”发现的。罗贤哲接任通资处长并随后晋升少将的过程也疑窦重重。罗07年接任陆军司令部通资处长,并非陆军原先提报的人选,但国防部却改由罗贤哲担任,并在08年元旦晋升上少将,其过程引人深思。台湾政府应籍罗贤哲案顺势对高层军政人员进行认真彻查。

其次,共谍的作用不仅是递送情报,而且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挑拨离间,制造矛盾,动摇军心。中共强调罗案“动摇美台军事互信和合作关系”,极可能是中共眼看罗贤哲已暴露,将计就计把罗抛出来离间美台关系的计策。从近期看,中共这么做有阻止美国对台军售的动机;从长期看,中共这么做有让美国对台湾不放心不信任、以至减少支持的目的。

在历史上,中共也曾利用间谍刘斐和郭汝瑰数次挑起国军将领之间的矛盾。抗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的胡琏整编第十一师是国军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原所属陈诚第十八军。这支部队曾34年在江西广昌等地大败红军,也是后来徐蚌会战中冲出重围的唯一部队,与邱清泉第五军一样都是中共的眼中钉、肉中刺。本来第五军及整编第十一师理应相互独立,各自独当一面相互配合,但刘斐硬是后来将其划归第五军,故意挑起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其在中原之战中无法整体配合。

今天罗贤哲涉及的博胜案是美国替台湾建构的指管通情系统,不仅事关作战情报外泄,而且影响美台信任。可能的情况是,虽然罗贤哲掌握了陆军博胜系统,但罗接触的只是一个点,相对于国防部和海空军,陆军建构的博胜案系统最少,而且当时美军售台湾博胜系统时未提供系统原始码,因此当中共眼看罗要被识破时,考虑到罗的作用已用到极限,把罗抛出去反而能在离间美台上再用一把。

从中共2012年不战而拿下台湾的大战略看,隔离美国使其不为台湾而战是其中心环节。中共利用朝鲜挑起事端,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了用其作筹码交换美国不插手台湾事务,以便中共可以用军事高压、经济、政治、文化统战并下,吞并台湾。

在临近2012时,尤其在新一轮美对台军售之际,中共渲染罗贤哲案的主要目的就是掩盖卧底和离间美台。否则,美司法部提起的中国间谍诉讼案自08年3月以来就有26个(其中已有44人被判有罪),怎么没听见中共大声喘一口气?

 
分享:
 
人气:18,560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