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卫生部该给谁设黑名单?(图)
 
周晓辉
 
2011年6月19日发表
 



近日大陆媒体报导,中国大陆目前有2200种食品添加剂,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有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图为6月13日,合肥一超市食品柜台。

【人民报消息】日前,大陆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在“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交流座谈会上称,为了打击或遏制个别媒体“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卫生部将对这些记者建立黑名单。

卫生部建立记者黑名单?这可真是咄咄怪事!按照中共官方定义,卫生部不过是主管卫生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负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负责医疗机构(含中医院、民族医院等)医疗服务的全行业监督管理,等等。

从其罗列出的17项职责中,根本没有一条是建立记者黑名单的。姑且不谈政府部门是否有权力建立记者黑名单——因为在民主社会,媒体代表民众行使着监督政府的职责——但显而易见,卫生部此举与其基本职责相距甚远,实乃是不务正业。

为何卫生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此不务正业之事?当然是一些良心尚存的记者的真实报导触到了卫生部的痛处,从有毒奶粉到“瘦肉精”,从敌敌畏泡金华火腿到残留农药超标的水果,从染色馒头到激素催熟的黄瓜、草莓、狝猴桃,从糖精水和色素勾兑的“葡萄酒”到多得难以计数的假药,从爱滋病的蔓延到SARS流行时的信息不透明,从三聚氰胺到塑化剂监管的缺失……每一个报导背后都有着卫生部门失职的影子。

也许卫生部会不无委屈地说:我们已经尽力而为了。比如在2008年有毒奶粉曝光后,卫生部接管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在当年12月12日高调公布了第一批“非食用物质及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而且迄今为止,这份黑名单已经公示了六批。比如,不久前,当塑化剂在台湾掀起轩然大波时,卫生部很快有了“紧急将塑化剂列入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之举……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卫生部的“行动”非但没有使有毒食品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卫生部真的很好地履行了职责了吗?

从食品安全上来说,卫生部的职责不是除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还有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吗?可是我们看到卫生部所做的就是事后发发通告,而且究竟隐瞒了多少真实情况实在让人忧心。在一次次有毒食品曝光前,卫生部门在干什么呢?

从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来说,卫生部的职责不是除了制定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与策略、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外,还有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疾病实施防控与干预,发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吗?可是当SARS、禽流感、卖血致爱滋病蔓延、蜱虫致人死亡发生时,卫生部高官们却面不改色地说“无妨”,而直至疫情不可控制时才“掀开了疫情的一角”。

这样失职的卫生部怎能让百姓们信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卫生部屡屡失职且毫无愧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上上下下的官员鲜有受到处分的。除了那个SARS期间表现拙劣的张文康部长被免改任他职外,其他高官基本都可以稳稳当当的做下去。同中共其他高官一样,卫生部门的官员们的信条是:党的利益永远高于人民的利益,党不想让黑暗面曝光,影响社会稳定,那么即使遍地是毒,即使瘟疫横行,卫生部也要空口白牙糊弄老百姓。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张文康在被免两年后可以担任政协高官,因为党舍不得如此“忠心”的官员受委屈。

除了卫生部门官员们的信条使他们失职也毫不在意外,“官商勾结”也是其无法履行其职责的另一重要原因。通过不少报导,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劣质产品的生产窝点竟然证照齐全,而正是这些“合法文件”成为假冒伪劣的最大保护伞。谁发给他们这些证件的是不言而喻,其所折射出的问题是卫生部门的监管职责到底在哪里?或许在诸多官员们看来,对金钱的追逐更甚于对人民的责任。

此外,中国多个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互相推诿亦造成了卫生部的失职。

很显然,只要中共一党专制尚存,造成卫生部失职的上述原因就不可能根本消除。而本已失职的卫生部,却还希望自己的遮丑布不被揭下,遂将大棒挥向了频频曝光自己不作为的记者,企图通过压制业已十分有限的媒体声音,重塑自己“负责任”的形象:老百姓看看我发的数据、通告就可以了!只是卫生部如此做,除了不务正业,是不是还想欲盖弥彰呢?

坦诚地说一句,卫生部如果真的想罗列什么黑名单,不妨列列下列人的名单:各级卫生部门中受贿、包庇不良企业、隐瞒真实情况的官员,企业行贿的名单,违规企业名单。否则,没准哪一天,早已丧失信誉的卫生部也会被打入百姓的“黑名单”的。

 
分享:
 
人气:17,41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