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莫言是否有一天会后悔今天的“不后悔”?
 
杨宁
【人民报消息】10月12日下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老家山东高密举行了记者见面会。当有记者提到其曾抄写毛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一事时,莫言明确表示,自己并不后悔,因为抄写《讲话》与自己的创作没有矛盾,而且自己的创作也一直在突破《讲话》。他认为《讲话》不过是一个历史文献,“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对推翻腐朽政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他称“这次获奖是文学的胜利,是因为文学获得这个奖项”,“如果是读过我的书,就会知道,我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是非常凌厉和严肃的”。

按照莫言的说法,就是自己通过文学创作对社会黑暗面进行严肃的批判,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能有个自由的创作空间所做的一些妥协并不矛盾。也就是说,理想、虚幻境界中的莫言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批判,但在现实社会中,莫言选择的是妥协、臣服。具有如此双重人格、在道德上存在缺陷的莫言即便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又如何能让众人钦佩?

如果说,曾经因抄写《讲话》、吹捧薄熙来等有违道德良心之事而遭受诟病的莫言,还可以因在中共的统治下“不得已而为之”得到某些人的谅解的话,那么,莫言就在自己声称不后悔抄写《讲话》并为自己找借口的那一刻起,就将自己在道德上的缺陷彻底暴露在世人面前,因为他既不是“一时糊涂”,上了作协的当,也不是因没有将其当回事,而是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也是在那一刻,莫言与同为作家的叶兆言和周国平在道德上拉开了距离,因为他们曾对自己抄写《讲话》深感后悔,并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糊涂的事”。正是在网友的“奴颜婢膝”、“丧失了骨气”的斥责声中,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所为不仅再一次达到了为中共涂脂抹粉的作用,也使自己的声名受损。因为正是在《讲话》后,毛掀起了统一思想的延安整风运动,目的就是要全面清除“五四”自由民主思想对延安的影响,树立起毛的权威。在这次运动中,有多少人被整、被迫害死仍旧是个秘密,但它所积累的整人手段却在中共建政后的历次运动中被广泛应用。历史学家高华先生不朽之作《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就揭示了这段真实的历史。身为作家的莫言在深知这惨痛的历史的前提下还依然去附和,这样的行为算什么?所谓的突破讲话但不否认讲话,这样的行为又算什么?

或许20世纪末最后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经历可以让莫言思考今天所言的“不后悔”,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后悔今天的“不后悔”。

年逾八旬的君特‧格拉斯被认为是在纳粹时代成长起来的德国人的杰出代表,他以其丰厚的文学作品和坚定的反战立场逐渐成为德国的一座“道德丰碑”。他最著名的三部作品《铁皮鼓》、《猫与鼠》、《狗年月》被合称“但泽三部曲”,都描绘了不幸的历史给德意志民族留下的黑暗伤疤。瑞典文学院因此将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格拉斯。然而,在几年前,格拉斯却以自传的方式向世人进行了告白:“我曾经是纳粹党卫军成员”。他表示,“这种羞耻感使我背负了沉重的负担,让我非常沮丧。这么多年的沉默促使我写这本自传,这段经历必须最终被公开。”

格拉斯坦承,虽然17岁参加纳粹党卫军的他没有参加过任何战事,只是一名预备役士兵,但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自己当时在纳粹的蛊惑和诱骗下对所从事的事情没有任何负罪感,但当他对历史有了清醒的认识后,这段经历就从激情变成了困扰。

格拉斯的坦白,在德国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格拉斯对这段黑暗史隐瞒了60多年,现在才承认,“太迟了”;对此,格拉斯表示,二战期间,他没有丝毫负罪感,但这段经历却成为他一生的耻辱。他为此反思了60年,也品尝着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苦果。他为此把自传的书名定为《在剥洋葱时》,意为层层解剖自我,不断克服自我。

德国社会另一部份人则对其能够在晚年剖析自己的举动表示尊敬。作家基奥尔达诺认为,格拉斯认错并不晚,他认识很多人到了80或85岁才向别人透露过去的错误。比过失更糟糕的是,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就此而言,格拉斯的确做了很多、很久,“格拉斯并没有因此而失掉他的道德可信度,绝对没有”。

从格拉斯的经历可知,他仅仅因为年轻时的无知就承受了60年的煎熬,并最终在坦白后获得了心灵上的安宁;而经历过无数苦难、曾深受文革之害且早已过了知天命、不再能被轻易蛊惑和欺骗的莫言,不但无法坚守道德底线,更学会了主动为中共添砖加瓦。而他能够在专制的社会下游刃有余,一方面是其所谓的揭露黑暗的作品尚在中共容许和可以接纳的范围,另一方面就在于他的妥协和屈从。在很多时候,他不仅丧失了说真话的勇气,而且连对政权不符合道义之事的最基本的拒绝也没有学会——即便这样的拒绝不会带来任何危险。这能单纯用性格上的软弱解释吗?

事实上,莫言的悲哀也是这个时代中国众多知识份子的悲哀。当知识份子囿于现实的残酷,龟缩在自己理想的王国中时,他们早已不知或假装不知自己的脊梁其实早已被打断。对于他们而言,明哲保身才是最高的生活准则,而为此适当的说谎、妥协甚至不讲道德也是可以接受的。是以,在中国社会,学品和人品、文品和人品脱节的知识份子比比皆是,而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有道德的人吗?

不知当历史走过这一页后,当中共如纳粹一般被历史彻底抛弃后,莫言是否会后悔今天所言的“不后悔”呢?是否会像格拉斯一样,将自己的这段经历视为耻辱呢?是否也将品尝着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苦果呢?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我所见过的莫言 2012/10/15 (21,311次)
莫言的辩解之词说明了什么 2012/10/15 (19,902次)
谁让诺贝尔奖难产中国 2012/10/14 (20,275次)
诺奖颁中共官员 瑞典文学院不再“反动”? 2012/10/12 (20,633次)
我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担心(多图) 2012/10/11 (41,746次)
为什么中国人获诺贝尔奖如此艰难? 2011/10/12 (17,208次)
她为何请求取消诺贝尔奖典礼宴会?(图) 2011/3/22 (40,841次)
诺和平奖明确告诉爱国者:我变质了 2010/12/17 (20,838次)
访苏归来,诺文学奖得主抛弃了共产主义(图) 2010/11/30 (16,757次)
有人从他的书中找到通往死亡之路(图) 2012/10/15 (35,047次)
共党的梅毒大疮导师列宁在蒙古倒了(图) 2012/10/15 (46,163次)
薄面临判决之际 突闻谷王上床戏 2012/10/15 (58,968次)
为温家宝的“只为留命”正正名(图) 2012/10/14 (71,320次)
争鸣杂志"迷你信息"是这样迷你的(多图) 2012/10/14 (48,063次)
好人肯定有好报 小鬼也是势利眼 2012/10/13 (62,534次)
一张图片!奥巴马选择命运的时刻被定格(多图) 2012/10/12 (52,759次)
我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担心(多图) 2012/10/11 (41,746次)
给谷开来下毒的人被曝光(多图) 2012/10/10 (104,236次)

诺亚方舟和亚特兰蒂斯不再是神话(多图) 2012/10/10 (235,914次)
破解全球不可思议的梦游奇闻(多图) 2012/10/10 (58,839次)
外交部发言人今天绝对不能钓鱼岛(图) 2012/10/10 (49,187次)
?!薄熙来遇到他怎么哑巴了(图) 2012/10/8 (54,967次)
党下巴脱臼 章子怡赢了(多图) 2012/10/7 (57,478次)
未婚少女生子喂狗 党问何时休(多图) 2012/10/7 (201,500次)
奥巴马不是援手习近平 是帮衬中共(图) 2012/10/5 (48,521次)
王岐山入常 得罪了谁? 2012/10/5 (53,999次)
错!倒薄决不是胡温十年的最后壮举(图) 2012/10/4 (52,530次)
周撕咬薄!血债帮将全军覆没(图) 2012/10/4 (51,429次)
专家为何不肯研究西伯利亚的神秘雪人(图) 2012/10/3 (44,600次)
惊人发现!肉体只是灵魂的一件衣服(图) 2012/10/3 (76,291次)
扬州行!几张敏感的图片(多图) 2012/10/2 (41,055次)
姚餐厅关张!姚明来了新麻烦(多图) 2012/10/2 (39,885次)
给习多少礼 胡也得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图) 2012/10/1 (48,828次)
江泽民把地图上的鸡嘴给了俄国(图) 2012/10/1 (65,481次)
告博讯 子怡必赢(图) 2012/10/1 (54,499次)
一个重大消息!新SARS来了(图) 2012/9/30 (224,455次)
令人遐想!温家宝首次会见30国新任驻华大使(多图) 2012/9/29 (67,218次)
薄熙来判死缓 2012/9/28 (48,257次)
不笑话:薄熙来烈士身份将被追认(图) 2012/9/28 (161,278次)
瞅瞅老江娘家人儿都干么呢(多图) 2012/9/28 (36,372次)
王立军没咬薄 血债帮用"德国之声"嘴(图) 2012/9/28 (48,852次)
贾甲又有消息了!中秋节探监得知被判8年(图) 2012/9/27 (46,788次)
人各有命!这个新闻每个人都需要看(图) 2012/9/26 (216,390次)
天朝航母恐要继承老江好传统(多图) 2012/9/26 (37,872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