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張成澤從朝鮮「第一美男」到二號人物(圖)
 
2012年8月30日發表
 

2011年12月28日,金正日遺體告別儀式在平壤舉行,
金正日的靈車旁,張成澤排在金正恩身後。

【人民報消息】張成澤,在大學期間有「第一美男」之稱,是衆多女生心中的 「白馬王子」,與金正日唯一的親妹妹金敬姬結婚後,成爲朝鮮第二號人物實權人物。姑母金敬姬和姑父張成澤在金正恩接班後,幫助其鞏固了在黨、政、軍的地位。韓國政府認爲,張成澤還幫助金正恩剷除了其在鞏固權力過程中成爲絆腳石的高層李英浩等人士。

張成澤現任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行政部部長兼中央指導部第一副部長。其兄張成禹是前任朝鮮社會安全部部長,2002年4月被授予次帥軍銜。

張成澤在金正日去世之後首次訪問中國,他帶領了50多名隨行人員,規模是史無前例,這是除了金日成、金正日訪問中國和俄羅斯之外,其他人都沒有過這樣的先例。而且獲中方最高層接見等元首級禮遇,也是史無前例的。這足以說明張成澤在後金正日時代的朝鮮政壇中的重要地位,甚至有專家認爲,朝鮮的實權與其說掌握在金正恩手裏,還不如說掌握在張成澤手中。

金日成打不散的「鴛鴦」

張成澤,生於1946年2月6日,朝鮮江原道內川郡人,畢業於金日成綜合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和金日成高級黨校。1969年,他從莫斯科留學歸國。

路透社說,張成澤能成爲朝鮮的「第二號人物」,與其年輕有關。他現年63歲,精力旺盛且彬彬有禮。《星期日泰晤士報》則如此描述張成澤:「他戴着金邊眼鏡,穿着黑色西服,頭髮上總是抹着髮膠。」日本《AERA》雜誌則稱,張成澤的名字在朝鮮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大學期間,張成澤有「第一美男」之稱,是衆多女生心中的 「白馬王子」。當金日成的女兒、金正日唯一的親妹妹金敬姬也喜歡上這個出衆的同學時,金日成並不認爲張成澤是「理想的女婿」。但任性的金敬姬並不願意分手,他們分開一段時間後又恢復交往。金正日承認,他的妹妹任性起來,連他都沒辦法。
  
1972年,時年26歲的張成澤與金正日唯一的親妹妹金敬姬結婚。
  
《戰爭與和平︰金正日死後的朝鮮將走向何方》一書披露,張成澤「酒量不錯,也很有趣,而且手風琴拉得很好。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希爾說,張成澤「相比其他人,似乎對朝鮮之外的世界更感興趣」。張成澤不僅訪問過中國,也曾出使過韓國和歐美。
  
韓國前農業部長韓甲洙曾在2002年接待過朝鮮代表團。他表示,張成澤有點羞怯,但絕不可輕視。韓甲洙說︰「大家的焦點都在張成澤身上,但他從不走到臺前。當我們試圖拍照時,他盡力往後挪。」有一天早晨,因爲頭天晚上喝了很多酒,張成澤沒按時出現,卻沒人敢去敲他的門。
  
有日本媒體稱,張成澤在很早以前,就在朝鮮的權力核心部門廣泛活動,與黨和軍隊的幹部們建立了強大的關係網。

協助金正恩順利接班
  
與金敬姬結婚10年後,張成澤開始在朝鮮勞動黨內擔任要職。1982年,他出任朝鮮勞動黨黨中央青少年事業部副部長。2002年,張成澤受金正日之命,「史無前例」地率團訪問韓國。
  
2003年7月,叛逃到韓國的朝鮮高官黃長燁在韓國國會作證時說︰「若金正日體制垮臺,最有可能接班的是張成澤,他是事實上的朝鮮第二號人物。」
  
2004年,金正日的妻子高英姬去世,朝鮮圍繞繼承人的問題產生內部矛盾。據傳張成澤介入了權力繼承之爭,被金正日「逐出」平壤,但很快「雨過天晴」。兩年後,張成澤又被召回。2006年,他率團訪問中國。2007年,他晉升爲朝鮮勞動黨中央行政部部長。
  
張成澤被稱爲「關鍵先生」,路透社2008年首次稱其爲朝鮮事實上的「第二號人物」。
  
隨着權力代際交替壓力的增加,作爲金正日最信任的妹夫,張成澤在2010年出任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之職,晉身朝鮮最高領導層。金正日在臨死之前一個月,授予張成澤大將軍銜。
  
他的哥哥張成佑和張成吉也是軍隊的高級將領。
  
2月24日,張成澤佩戴大將肩章,身着軍裝,跟隨金正恩在錦繡山紀念宮內向金正日遺體致哀。有消息人士說,2011年12月15日金正日去世時,張成澤是在其身邊接受遺命的「顧命大臣」。
  
被稱爲金正恩「軍部家庭教師」的李英浩近期突然去職。韓國政府消息人士分析這位擁有次帥軍餃的總參謀長下臺是「勞動黨行政部部長張成澤和金敬姬在其中發揮了絕對的作用」。

在姑母金敬姬和姑父張成澤的幫助下,金正恩先後在黨(第一書記)、政(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軍(最高司令官)鞏固了地位。韓國政府認爲,張成澤幫助剷除了李英浩等可能在金正恩鞏固權力過程中成爲絆腳石的高層人士。

 
分享:
 
人氣:46,85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