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地溝油走向世界再次敲響警鐘(圖)
 
楊寧
 
2012年9月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國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早已是全世界皆知,就拿我認識的一些外國朋友來說,他們每次去中國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吃什麼好,不知道什麼食物是安全的。於是在調侃他們之餘,我只能建議他們去好一些的餐館或者購買進口食物自己烹製,畢竟他們也只是匆匆過客,所受毒害有限。然而,最近爆出的中國上市公司健康元藥業集團使用地溝油製藥的駭人聽聞的消息,引起了不少外國人的恐慌。此次事件再次讓世界領略了這個骯髒的無責任心的只有功利心的「神奇」國度!

根據美國世界新聞網8月30日的報導,旗下擁有太太美容口服液、靜心助眠口服液、太太血樂口服液、鷹牌花旗參茶、鷹牌花旗參含片、鷹牌花旗參膠囊、鷹牌花旗參川貝枇杷膏、喜悅犛牛壯骨粉、仁和冰糖燕窩、仁和雪蛤燕窩等知名品牌的健康元藥業集團,日前在寧波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的中國首例特大地溝油案件時,被爆出了使用地溝油製藥的醜聞。調查顯示,健康元全資子公司河南焦作健康元生物製品公司是涉案地溝油企業的最大買家,近一半地溝油流向焦作健康元。而上述產品不僅已廣泛流向從北到南的中國醫藥市場,而且還遠銷美、歐、日、韓、印度等20多個國家。

也就是說,不單單是國人在滋補時「享受」了地溝油,還有不少外國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爲了受害者。「殘害」國人的健康元藥業集團「一不小心」就玩出了國際影響,其將引發怎樣的嚴重後果呢?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健康元藥業集團自身。這家成立於1992年底、主營保健品及中成藥、化學藥品原藥和製劑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的製藥企業,這次將徹底把自己玩完。看看那些生產牛奶、奶粉的企業,自2008年爆出三聚氰胺等醜聞後,銷量是不斷下滑,目前仍沒有逆轉的跡象。同理,對於一直服用太太美容口服液等產品的消費者來說,醜聞在讓他們憤怒的同時,也註定選擇摒棄這些所謂的知名品牌,甚至可能對其它名牌也產生質疑。

可以想見,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一旦喪失,想要恢復是相當困難的。而對於擁有幾千名員工、年銷售額達到30億元的健康元藥業集團而言,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就意味着失去了市場,失去了市場企業就沒有了生存的支柱。8月30日健康元公司緊急停牌1天,其子公司麗珠集團股票也受其拖累,下跌6.67%就是其走向頹勢的開始。

顯而易見,對於這樣的醜聞,健康元藥業集團一定在想方設法「闢謠」或者「澄清傳聞」,或者撇清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聯繫。可惜,這樣的做法是否奏效,蒙牛等乳製品企業早已給出了答案。在這個醜聞滿天飛的國度裏,人們大多會選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甚至還會追問「還有沒有其它企業也在用地溝油?」無疑,誰想低估人們的洞察力和判斷力無異於是自取其辱。

與那些乳製品企業不同的是,健康元藥業集團除了把自己玩完外,也再度將本已不佳的中國製造、中國食品的名聲降至谷底。這種另類的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損害的是中國自身的利益。對於很多外國商家來說,未來從中國進口商品一定會慎之又慎,特別是食品類;而國外的消費者在購買中國商品時也會三思而後行,誰讓中國商品是廉價貨和有毒貨的代名詞呢。這也就意味着,中國商品的競爭力在國際上繼續下降,在國內市場消費不振的情況下,國外市場的萎縮給企業帶來的打擊很可能是致命的。而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將引發的社會動盪無疑是已焦頭爛額的中共高層最不願看到的。

事實上,中共高層最不願看到的局面的始作俑者正是中共自身。健康元藥業集團能將地溝油入藥,明顯是工商、質檢等行政部門的不作爲以及長期對此類問題的縱容所致。無可否認,這背後必定少不了權錢交易,只是當局不願查,也不敢查。因爲當局也深知,如今是遍地腐敗,查了一個註定會揪出一堆,最終難堪的還是中共自己。而導致腐敗的根源是監督機制的缺失,而監督機制的缺失的根源正是中共的一黨專政。

此外,讓健康元藥業集團喪失企業道德的也正是中共對中華傳統文化和道德的破壞。幾千年來,建立在儒、釋、道思想基礎之上的中華文化對於維持中國人的道德在一定基準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醫生要有醫德,練武之人要有武德,爲人師表者要有師德,爲官者要有官德,商人也要有商德。儘管歷史上各行各業也曾出現了不講德行之人,但他們都是隸屬於被人們唾棄的行列。中共建政後,對傳統文化大加鞭撻,並通過一次又一次運動,特別是文革,將中華文化徹底摧毀。當追求利益取代道德成爲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時,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還能走向何方?

中國地溝油走向世界再次給中國人敲響了警鐘:如果繼續容忍這樣不負責任的政權存在,中國人將始終生活在沒有安全感、沒有自由和幸福感的環境中,甚至隨時會莫名其妙地被其害死;中國地溝油走向世界也再次給各國政府和各國百姓敲響警鐘:如果繼續裝聾作啞,爲了經濟利益,任由中共這樣禍國殃民的政權存在,受害的將不僅僅是中國人,還包括衆多的外國人。

 
分享:
 
人氣:22,08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