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忙了幾十年 還是沒有找到太陽伴星(圖)
 
2014年4月29日發表
 
銀河系內很多星系都是雙星系統。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甘廣達綜合報導)科學界發現地球的歷史中出現多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所謂的生物集羣滅絕是指在一個短時間內,地球上比較大的地理範圍內生物數量和種類急遽下降的事件。每次大的滅絕事件都能在相對短時期內造成80%~90%以上的物種滅絕。這種大滅絕主要是指大的生物的滅絕而非微生物。據科學家推測,自地球誕生以來,曾經出現過的生物已滅絕了超過98%。每次滅絕事件所滅絕生物的比率都有較大的差別。不過,每一次的大滅絕災難中都會有少數生命和不同的動植物種類幸運留存下來。 科學家們一直在探討造成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是什麼,如地外星體撞擊地球、火山活動、氣候變冷或變暖、海進或海退(海平面上升或下降)和缺氧等都曾有學者提出。例如在1984年,理查德.穆勒(Richard A. Muller)提出可能是太陽有一顆人類尚未發現的伴星造成地球生物大滅絕的假設。 穆勒之所以提出這個假設,是因爲他發現地球上出現生物大滅絕的時間是有周期性的,約2,600萬年有一次。據穆勒推斷,這都是因太陽有一顆公轉週期爲2,600萬年的伴星(也被一些科學家稱作「第二個太陽」),週期性接近地球所致。這兩個太陽形成一顆雙星系統(binary star system)。穆勒認爲,該伴星在經過奧爾特雲帶時,干擾了彗星的軌道,使數以百萬計的彗星進入內太陽系,從而增加了彗星與地球發生碰撞的機會。如果能找到這顆太陽伴星的存在,就可以解釋地球生物週期性大規模滅絕的原因。 根據穆勒的假設,科學家推測這顆太陽伴星可能是紅矮星,或者也可能是難以觀測的暗淡的褐矮星,因此也稱之爲黑暗伴星。他們認爲這顆想像中的太陽伴星的近日點爲1光年,遠日點則爲3光年,距離太陽95,000個天文單位。 天文界開始尋找這個太陽伴星,但是,時間過去幾十年了,卻連它的影子都發現不了。科學家認爲是因爲這顆太陽伴星太過於遙遠的緣故,因爲連冥王星都很難被輕易發現,何況是冥王星意外的天體呢。 2010全年及2011年年初,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望遠鏡(簡稱WISE)執行太空觀測任務,拍攝下了將近7.5億顆恆星、小行星、星系,其中很多從未被觀測到過。有天文學家希望從這些龐大的數據中找到太陽伴星的蹤跡,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凱文•盧邁(Kevin Luhman)就是其中一位。 盧邁在WISE的數據中發現了762個新星體,但是在10,000個日地距離內(天文單位:AU;1AU約爲1.5億公里),並沒有發現土星大小的天體;在26,000個日地距離內,也沒有找到任何木星大小的「大塊頭」星體。而其它紅外巡天觀測,也並沒有發現太陽伴星的蹤跡。 根據自己的研究結果,盧邁在最近發表了一份聲明,他在其中表示:「外太陽可能並沒有大的氣體行星,或者小型伴星。」 另一位天文學家、加州理工學院NASA紅外處理分析中心戴維•柯克帕特里克(Davy Kirkpatrick)也在利用WISE探測到的數據中尋找那顆太陽伴星,他的研究項目組發現了3,525顆新恆星及褐矮星,其中部份與盧邁的發現重合。 柯克帕特里克表示:「我們發現的星體,此前幾乎完全被忽略了。」新發現中包括非常接近的恆星,比如距離諾瑪星座(Norma)僅20光年的星星。去年從一份WISE的數據中發現了一對距離地球僅6.5光年的褐矮星,這也成了最近100年間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 柯克帕特里克的研究小組和盧邁的研究小組都發現了彼此錯過的星體,但他們都沒有發現那顆假設的太陽伴星。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使用了許多不同的方法和工具都沒能找到太陽伴星的一絲蹤影,那麼很可能這個假設是錯誤的。也許現在是到了科學家們換一個角度思考的時候。環境的鉅變和天災人禍固然是人類和生物大滅絕的原因,但這個原因其實只是外在的,而真正的引發這個外在條件的內因是大範圍的生物產生了變異,以致神利用天災人禍對人類和地球生物進行淘汰、更換。神只讓少數比較好的、還不是那麼壞的能變好的物種留存下來,與新的生物一同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經過漫長時間,新出現在地球上生物不可避免再次出現污染、變異,同樣的大範圍生物滅絕事件也會再次出現……地球上的生物就是如此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興衰週期。 看看我們今天生存的環境,空氣、土壤、水、動物、植物等都因爲人類無度追求物慾享受而造成了大範圍的惡化、變異,現在的水不管如何過濾,也無法恢復到工業化革命之前的那種純淨程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被思想、道德變異的人類破壞殆盡,說不定新一次大範圍的生物淘汰事件正在接近我們。提升道德、改變我們變異的人生觀,就是在救我們自己。 △

 
分享:
 
人氣:152,16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