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由「特異功能」到「神佛世界」(圖)
什麼是真正的科學?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章仁辛報導)科學到底是什麼?是不變的真理,還是不斷髮現真理的過程?昨天認知的真理是否會因爲今天的新發現而改變?而固守昨天的真理較爲科學,還是接受新發現的事實較符合科學態度?科學知識的極限在哪裏?...... 一個想「踢館」的研究生的經歷 時間回溯到1999年。當時在臺大電機系任教、後來就任臺大校長的李嗣涔教授,進行氣功研究與手指識字等特異功能實驗已有十年曆史;而當年的臺大心理系研究生,目前任教文化大學大衆傳播系副教授的唐大侖,正是這個實驗團隊中的一員。 回想起這段經歷,唐大侖承認,當初加入實驗團隊的原因,並非想證實特異功能的存在,恰恰相反是想去「踢館」。 由於熟悉心理學知識,唐大侖自認爲能識破一切行爲操弄的手法,把李嗣涔從「怪力亂神的迷信」中拯救出來。卻沒想到,參與研究後,竟然大開眼界,顛覆了自己固有的知識體系。沒想到實驗做了五年後,發現原來是我錯了。」 2013年卸任的臺大校長李嗣涔,爲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專長爲半導體光電組件。李嗣涔專業成績十分優秀,有列不完的學術頭銜與獎項:曾任臺大電機工程系系主任、國防部參事、臺大教務長,五度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並先後榮獲中山學術著作獎(1987)、中國工程師學會優秀工程師獎(1987)、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1997)、國際電機電子學會千禧年獎章(2000)等。 爲什麼一個優秀的電機工程學博士,會致力研究「特異功能」? 「氣功熱」開啓「特異功能」實驗研究 時間再往前回溯。1988年,由於中國大陸已經開始掀起「氣功熱」,當時的國科會主委陳履安召集了幾位頂尖的科學家,開展對氣功的科學研究計劃。當時對氣功、中醫、宗教與人體科學是門外漢的李嗣涔,因爲研究計劃的關係,親身練習氣功,體驗到所謂「氣集丹田」、「打通任督二脈」等奇異的氣功現象。 1999年8月的一次手指識字實驗,是李嗣涔多年來研究特異功能的轉折點。在實驗中,用「佛」字測試時,具特異功能的小孩高橋舞看到的是千變萬化的意象,包括髮光的人、洪亮的笑聲、寺廟、和尚等等。 透過這類「特殊字」的測試,證實了我們所處的時空之外,還有所謂「信息場」的存在,也就是俗稱的「靈界」。 唐大侖特別強調,在帶領實驗團隊時,李嗣涔有嚴格的要求,不準學生問關於自身名利的問題,像是樂透號碼幾號、股票漲跌這種問題。 意外和「神佛」展開溝通 令人好奇的是,高橋舞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深入訪談後發現,原來小女孩自身也不知爲何能看到,而是在另外空間有一個教她修煉的師父,師父會送個訊息給她,在前額所謂的天目裏閃出圖案來,於是她就知道紙團裏的字是什麼了。 當天實驗時,一般的字彙與圖形,如花卉、動物等等字詞,高橋舞都辨識無誤。但無意中放進紙堆裏的「佛」字,高橋舞拿起來時,在腦中出現的影像不是字,而是亮光與人像。 另外,以「老子」與「孔子」來讓高橋舞手指識字,腦中出現的都是灰暗的人影,背景正常,然後人影消失。 摸到「藥師佛」時,高橋舞腦中閃過了亮光,並且還聞到了中藥的味道。不只是如此,讀取「藥師佛」字樣時,小女孩的腦中還看到數個發亮的圈圈。原來那些是一個個植物園,裏面有着金光閃閃的藥草。 而讀取「耶穌」這神聖名詞時,看到的是巨大的十字架散發出亮光。 2000年12月,李嗣涔的研究團隊開始試着直接與神靈對話。沒想到,高橋舞的師父真的回答了! 這些問題是:「基督教所講的『上帝』與佛教所講的哪一層次相當?兩個宗教所講最高層次的世界是一樣的嗎?請開示。」高橋舞的頭腦中的屏幕反應出的答案是英文:「I don't like to compare.我不喜歡比較。」 研究團隊接着再問:「基督教的耶穌相當佛教哪一層次的神靈?請開示。」回答爲:「I don't like to say.我不喜歡說。」 他們還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如:「請開示:地球人類何時可以和外星文明接觸?」信息場中的師父回答:「不是已經有了?」 以更開闊的心胸看待事物 唐大侖表示,真正的科學理論一定存在被否定的可能,科學的發現是不斷革新的過程,科學家不是真理的佔有者,而是真理的探求者。 唐大侖舉了2005年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系邀請達賴喇嘛參與一場神經科學的座談會,請達賴提出打坐對於人心靈正向思考的影響,進而開展了神經科學研究的另一片天空。 唐大侖說:「爲何不學達賴那樣,接納、相信、發揮正向能量?只要你不要交換名利,只是讓人類再多開放一項經驗,如此而已。我們用這種態度對待特異功能,不是很好嗎?但是現在的人沒辦法,很多科學家不相信、不接觸,甚至排斥、攻擊。」 臺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認爲,西方的科學是建立在心、物對立的二元論上,只鑽研客觀物質世界中可用工具理性解釋的知識,才被現代主流社會稱之爲科學。但這種科學就無法解釋如中國傳統的「心物合一」的概念,像氣功中的現象就很難被「心、物對立」的二元論科學所理解。 所以,唐大侖在課堂上常告訴學生要以更開闊的心胸看待事物:「人稱之爲『我』,就是會這樣,以人的角度看,這世界就是我的,這樣的思考就比較封閉。但在這個世界以外,也還有另外世界的存在。」△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紙鈔故事「上帝之眼」和雙頭鷹(圖) 2014/9/4 (37,244次)
德國村落兌現對神的承諾 300年避開黑死病(圖) 2014/8/29 (33,369次)
1968年南美隔空傳輸超自然事件(圖) 2014/8/20 (39,172次)
上帝施巧手 天空現奇觀(圖) 2014/8/20 (170,872次)
澳洲奇人倫納德與赫特河公國建國故事(多圖) 2014/8/6 (59,983次)
特異功能高手 震驚愛因斯坦和弗洛伊德(圖) 2014/6/8 (60,846次)
一次難以置信的瀕死經歷 令我如夢方醒(多圖) 2014/5/28 (111,422次)
《死海古卷》證實對神的預言(多圖) 2014/5/22 (122,419次)
特異功能小故事與第三隻眼的奧祕(多圖) 2014/5/6 (91,671次)
CEO發刊辭驚世!澎湃網是江臨死前踹腿用的(多圖) 2014/9/6 (128,705次)
羅平生物羣與人類 觸摸億萬年前的生命(上) (多圖) 2014/9/5 (272,859次)
李小鵬沒當山西省委書記的真實原因(圖) 2014/9/4 (405,595次)
成功轉移全球視線 江贊普京"夠義氣" 2014/9/4 (267,966次)
慢慢懂!習咋把黨未來的接班人都收拾了(圖) 2014/9/4 (321,693次)
烏克蘭要加入北約 普京恐嚇扔原子彈(多圖) 2014/9/3 (122,137次)
廣州一把手新任三天 羊城晚報給老江報喪(圖) 2014/9/1 (157,236次)
馬總理製造空難助江 馬航近200空乘辭職(圖) 2014/9/1 (339,884次)
內幕:江沒緊急入院 周沒絕食上吊 2014/8/31 (247,124次)

新華網有個信息量極大的消息:成龍危了(圖) 2014/8/31 (136,777次)
哈國總統驚呆!普京與烏克蘭總統的握手瞬間(圖) 2014/8/30 (134,991次)
哈!習批准"不允許有不接受監督的特殊黨員"(圖) 2014/8/30 (117,424次)
貌似小笑話的新聞:普京追着冷屁股貼熱臉(圖) 2014/8/29 (235,198次)
歎爲觀止的世界最大鳥巢 設計超過人類(圖) 2014/8/28 (250,427次)
一枚"史上最大蛋"令科學家來回轉磨磨兒(多圖) 2014/8/28 (235,313次)
新中國近65年 老師如何着裝已懵瞪(多圖) 2014/8/27 (99,605次)
思科助惡爲虐 營收下跌 再遭報(圖) 2014/8/26 (96,713次)
江系再次攪局 空穴編造湯燦逃日(多圖) 2014/8/25 (145,700次)
轟動世界 科學無法解釋的兩個奇聞(多圖) 2014/8/24 (136,827次)
環球時報驚呼:這樣對待老江太殘忍(多圖) 2014/8/24 (165,368次)
起底央視前主播沈冰:女兒是周永康的(圖) 2014/8/23 (363,312次)
李肇星突然從雲層跌下來的祕密(多圖) 2014/8/22 (154,672次)
小笑話:李長春向張德江傳授升官祕訣(圖) 2014/8/22 (247,580次)
恆星被黑洞吸積而死亡的那一刻(多圖) 2014/8/21 (230,863次)
新華網宣佈:這是周永康受審的主要理由(圖) 2014/8/20 (114,478次)
周永康被捕前兩天去車震的真實目地(圖) 2014/8/20 (342,081次)
驚人內幕!江助宋祖英制造深航騙局(多圖) 2014/8/19 (267,384次)
不是小笑話:河北省委超大膽破壞黨規(圖) 2014/8/18 (228,428次)
"江澤民退休後的生活" 看完沒思想準備…(多圖) 2014/8/17 (199,924次)
習近平,發發善心吧,幫劉雲山拉了閘(多圖) 2014/8/17 (138,061次)
上海地產大亨愛妻沈冰 暗投周永康淫懷(圖) 2014/8/16 (313,414次)
因爲這篇文章 推特再次封鎖人民報(圖) 2014/8/15 (109,357次)
不得了!說實話會讓你身體變的棒棒的(圖) 2014/8/15 (97,389次)
個人譭譽無所謂 習近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圖) 2014/8/14 (128,114次)
趙本山讓徒弟如此恐懼的時代即將過去(多圖) 2014/8/14 (163,186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