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外交」是中国用质量向世界说话的时候。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萧厢综合报导)「高铁外交」是中国一带一路的一个项目。 过去两年来,中泰铁路一波三折,如今终于从蓝图变成现实,其中离不开李克强长时间契而不舍的努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一直「超级推销」中国高铁的李克强来说,中泰铁路的正式启动也意味着他所力推的「高铁外交」棋局再落一子。 从一纸计划迈向破土动工,中泰铁路可谓「好事多磨」。但再怎么磨,最后还是成就了一桩好事。 12月19日下午,一排排起重机、挖掘机等施工设备整齐地排列在泰国清惹克侬火车站,中泰铁路项目启动仪式正式举行。据报导,中泰线路全长845公里,设计时速180公里,将全部使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 从一纸计划迈向破土动工,中泰铁路可谓「好事多磨」。虽然「高铁外交」已经冲破当初的最艰难时刻,但要到人口皆碑的程度,还需要在质量上下功夫,获得好评,那前景就是无量的了。 早在2013年10月12日,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期间,亲自推销中国高铁。他不仅与时任泰国总理的英拉共同出席中国高速铁路展,还在泰国议会演讲时,努力说服泰国国会议员通过中泰两国的高铁合作项目。 「中方对此持积极态度,」作为10年来首个在泰国议会演讲的外国领导人,李克强用英语呼吁,「为中泰友谊投票!」 一份《中泰两国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由此达成。该规划称,中方有意参与廊开至帕栖高速铁路项目建设,并以泰国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这一合作方式就是日后的「高铁换大米」。 不过,这一计划因为泰国政局的变动而一度搁浅。 中泰两国不仅恢复了此前的协议,还在原本的合作基础上实现了显著「升级」。 但李克强总理继续力推。他数次与泰国新任总理巴育在外交场合碰面,这并非巧合。根据公开的报导不完全统计,李克强担任国务院总理后跟外国政要通过会面或通电话的形式,至少92次提到铁路合作,其中泰国政要最多,有4位,至少会见7次;会见次数最多的是泰国总理巴育,至少4次。 2014年10月16日,正在米兰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李克强会见了同来参会的巴育。这是继泰国政局变动、中泰铁路合作一度被搁置后两国总理的首次会面。 有媒体报导,当天李克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阐明中泰铁路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好处,并强调这是两国政府已经达成的协议,是一种政府行为,不能说没就没了。 11月9日,中泰两国不仅恢复了此前的协议,还在原本的合作基础上实现了显著「升级」。新方案中,中国铁路工程的距离从去年商定的300公里骤增到800公里,并且全部采用中国装备、中国标准。 中泰铁路将是泰国首条标准轨铁路。提起泰国铁路,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电影《泰囧》中,两位男主角坐火车去清迈的小清新画面。但实际情况是,泰国目前正在使用的铁轨大部份建于100多年前,车厢设施陈旧,气味混杂,安全性差,200公里的路程能跑5个多小时。 全部使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的中泰铁路将改变这一「囧」况。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包括修建廊开—呵叻—耿奎—玛它普和曼谷—耿奎铁路。这条铁路将有力促进泰国特别是泰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该项目还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泛亚铁路一旦贯通,泰国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将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