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清正廉潔 安民保民的陽城(圖)
 
辛棄名
 
2015年7月2日發表
 
陽城在道州清正廉潔、安民保民,得到了時人的嘉許。

【人民報消息】陽城(736~805年),字亢宗,唐代時的定州北平(今河北滿城)人。幼時即好學,爲人謙恭豪俠,因德行隆高,而在諸州聞名。不久,由於陝州觀察使李泌等人的薦舉,赴京城任相。後因與狂放不羈的薛約交好,被貶爲道州刺史。 陽城到道州上任後,以治家(愛自己家、治自己家)的方式治理該州事務。他爲官廉潔,賞罰分明,絕不循私。朝廷每月所給俸祿,他僅取夠維持生活開支的一部分,其餘的都存入官府,以作公用。本人生活非常節儉,清貧。另外,他每天令僕人做二斛米的飯,熬一大鍋魚,放置路中,與民共食。 道州人身材矮小,侏儒居多。前任官每年把矮男作爲當地「特產」貢奉朝廷。這些矮男自然是貧苦人家的子弟,一旦成爲「貢品」,則淪爲供皇室及達官貴人役使、戲弄的「矮奴」,即喪失了人身自由的奴隸。 陽城得知這種情況後,非常憤恨。於是,他上書皇帝,請求廢除這種使百姓妻離子散的貢奉,唐德宗卻幾次派遣使者繼續前來徵調。陽城便又上書皇帝,他竟敢在奉書中指出:「州民盡短,若以貢,不知何者可供?」 由於陽城的據理力爭,終於迫使德宗放棄這項「貢品」。陽城不計個人得失,爲百姓消除弊害,也就是爲國家興利除弊之舉,實在是德政一件。當地人民對陽城感恩戴德,從此,生了孩子後,都以陽城的姓,給孩子起名。 有些地方官員爲了宣揚自己的政績,以求得升遷,費盡其能,去取悅於朝廷或朝廷官員,而陽城則不然。爲了減少州內百姓的苛捐雜稅,在朝廷年度考評地方官政績時,陽城主動在「考官表」上寫道:「撫字心勞,追科政拙,考下下。」不爲博得朝廷歡心而褒揚自己的政績,只求使百姓少納苛捐雜稅,他自述政績爲「下下」。 由於陽城的保民措施,使道州的賦稅多次不及時繳納,引起觀察使官的不滿。觀察使(官職名)多次指責陽城,陽城卻依舊我行我素,對此置之不理。觀察使無奈,只得派遣府判官來道州催逼賦稅。陽城得知消息後,只派小吏去迎接判官,使得判官非常生氣,喝問小吏:「陽城爲何不來迎接?」小吏回答說:「陽大人因上交租賦措施不得力,覺得無顏面對判官,已經自囚於獄中,等候判官發落。」 判官聽後大驚,查得他「護民囚己」的實情後,急忙親自到獄中爲陽城鬆綁,加以撫慰。這樣一來,催徵租賦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唐德宗時期,雖不屬於亂世背義之時,卻也因朝政衰落,而吏治難行。陽城在道州清正廉潔、安民保民,得到了時人的嘉許。 唐順宗繼位後,得知他推行吏治的政績,便派人召他回京城任職。此時,得知陽城已故去,順宗欷歔再三!爲感念他治民如治家的功績,追封他爲左散騎常侍,並賜給他的家人錢二十萬,以褒揚他的政績。 (事據《唐書》)△

 
分享:
 
人氣:17,34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