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寬忍大度 心胸豁達(圖)
 
2016年7月16日發表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人民報消息】蘇軾的《留侯論》中有這樣的描述,「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爲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講,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夠被稱爲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原因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爲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在非原則的問題上或在個人的利益上,遇到羞辱、言辭激烈的攻擊時,忍而不發、泰然處之是一種大智慧;以平和的心態、寬容大度的面對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並不容易做到,但是當遭遇人生的挫折和受到侮辱屈辱的時候,在得失榮辱面前,淡定從容、寬忍大度的理智應對,往往事情會出現轉機,開闢另一番景象。忍是避禍修福的良方。以下是歷史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器量寬厚的婁師德 唐朝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爲代州刺史,臨行之時,婁師德問道:「我是宰相,你也擔任州牧,我們家太過榮寵會招人嫉妒,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 弟弟道:「今後即使有人吐我一臉口水,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絕不讓你擔心。」 婁師德道:「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朝你臉上吐口水,是對你發怒。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會使人家更加發怒。你應該笑着接受,讓唾沫不擦自幹。」 後來「唾面自乾」變爲成語,比喻受了侮辱卻極度忍耐,絕對不加以反抗。 婁師德曾推薦狄仁傑擔任宰相。狄仁傑拜相後,對此絲毫不知,多次排擠他,將他放了外任。 武則天問狄仁傑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道:「他擔任將領謹慎守職,是否賢明,我就不知道了。」 武則天又問:「婁師德知人嗎?」狄仁傑道:「臣曾與他同僚,沒聽說過他知人。」 武則天道:「我用你爲宰相,就是婁師德舉薦的,看來他確實知人啊。」然後拿出當初婁師德舉薦的奏章。狄仁傑大慚,嘆道:「婁公盛德,我被他寬容相待卻不知道,我不及他太遠了!」 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講過「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識量過人者能之」。婁師德器量寬厚,能夠「唾面自乾」,其忍的功夫是非常深的。作爲唐朝的宰相、名將,婁師德以謹慎忍讓的高尚品格而載入史冊。 周瑜雅量高致 性度恢廓 周瑜爲人謙恭有禮,孫權雖然視周瑜爲兄長,但是周瑜從來都不會居功自傲,對孫權敬慎服侍,完全按照君臣之禮來對待,對孫家極爲忠心。周瑜爲人也十分親切,揚州百姓都用對一般男子的稱呼稱孫策與周瑜爲孫郎與周郎。 陳壽在《三國志》中讚揚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爲得人」。周瑜年少時有才學,高挑有姿容。爲人心胸開闊,以謙服人,吳軍中衆人皆與他爲友。唯程普因爲較其年長卻位居其下,心中不服,於是數次侮辱周瑜,然而周瑜每次容忍,程普始對周瑜改觀,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據《三國志》記載,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周瑜同程普、黃蓋等人齊心協力,最後贏得勝利。 面對程普的羞辱,周瑜處處以大局爲重,沒有和程普斤斤計較,忍讓再三,程普最後被周瑜感化了。在之後的赤壁之戰中,程普和周瑜配合,與其它的東吳大將一起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遇事忍讓,能夠化干戈爲玉帛;在矛盾衝突面前,以和爲貴,包容他人,以寬廣的胸懷坦然處之。《論語》說:「君子之道,忠恕而已。」與人相處時,忍讓、包容是非常重要的。 小說演義、戲曲、戲劇故事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並非歷史,在中國正史中的周瑜「雅量高致」、「性度恢廓」,這才是周瑜真實的面貌,他的美德和功績世代傳頌。△

 
分享:
 
人氣:24,08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