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巴洛克音樂大師 亨德爾(圖)
亨德爾在爲《彌賽亞》譜曲的時候,曾感動得熱淚盈眶, 並激動地大聲呼喊:「我看到了整個天國,還有偉大的上帝」。

【人民報消息】喬治.弗裏德里克.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與西方音樂之父巴赫(又譯巴哈)齊名,他們同年出生於德國,兩人被稱爲巴洛克音樂時代的巨人、世界級音樂大師,爲十八世紀的歐洲音樂史譜出光輝的篇章。 1685年2月23日亨德爾出生於德國哈勒(Halle),後定居併入籍英國。創作作品類型有歌劇、神劇、頌歌及管風琴協奏曲,其作品《水上音樂》、《皇家煙火》和《彌賽亞》至今仍廣爲傳頌。 優異的音樂才能 亨德爾在家中排行第八,父親是位外科醫生兼理髮師(只爲貴族理髮)。亨德爾幼年就顯示出優異的音樂才能,他7歲時和父親去薩克森公爵的宮廷,宮廷裏的阿朵夫公爵被亨德爾彈奏出的琴聲深深打動,便要求亨德爾的父親讓他接受正統的音樂教育。 1694年亨德爾在聖母堂管風琴師柴考(Friedrich Wilhelm Zachow)門下學作曲、風琴、大鍵琴、小提琴和雙簧管。1702年,亨德爾遵從父親的遺志,進入哈勒大學修習法律課程,併兼任當地教會的風琴師。1703年,亨德爾揮別哈勒大學的法律課程,前往當時德國境內唯一擁有不受宮廷控制的歌劇院城市漢堡。在漢堡,他結識了約翰.馬提頌(Johann Mattheson),並經由其引薦擔任歌劇院交響樂隊的第二小提琴手。 1705年,亨德爾創作的歌劇《阿爾米拉》上演並獲得成功。這讓21歲的亨德爾有更好的條件在那不勒斯、羅馬、佛羅侖薩和威尼斯等地學習作曲等。1710年,25歲的亨德爾就任漢諾威選帝侯的宮廷樂長。1711年,亨德爾首次訪英,在倫敦上演他用兩週寫成的第一部歌劇《裏那爾多》並大獲成功,1712年亨德爾歸化英國籍,成爲倫敦最成功意大利歌劇作曲家。 1713年,亨德爾以一首《女王生日頌歌》博得了安妮女王的賞識。1714年,安妮女王駕崩,亨德爾創作《水上音樂》組曲歡迎新國王喬治,這一名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古典音樂咖啡廳首選播放的背景曲子。此後的十餘年間,亨德爾創作了大量的聲樂和器樂作品,特別是歌劇,這爲他在全歐洲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也是舉世公認的管風琴大師,在當時只有巴赫才可與他匹敵。 1742年,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Messiah)在都柏林首演成功後,亨德爾更專心於神劇的創作。海登的《創世紀》與門德爾頌的《伊萊賈》神劇皆承襲《彌賽亞》的形式。 1759年春,74歲的亨德爾照例指揮了演出,在熱烈的掌聲中,亨德爾倒下了,1759年4月14日逝世於倫敦。亨德爾享受了國葬的待遇,長眠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在那裏有一座亨德爾紀念像聳立至今。 藝術成就 亨德爾一生創作了46部歌劇、32部神劇和爲數頗多的管絃樂器作品,被譽爲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歌劇汲取意大利風格的抒情調,旋律優美流暢;神劇則以《彌賽亞》最爲聞名,是音樂史上的登峰造極之作;管絃樂作品最膾炙人口的是《水上音樂》組曲和《皇家煙火》音樂,此外尚有協奏曲、奏鳴曲和大提琴組曲等。他創作了四首加冕頌歌,其中的《牧師扎多克》(1727年)是爲喬治二世的登基所作,後來在每次英皇加冕時都會演奏。 亨德爾的作曲風格明顯受到意大利巴洛克風格的作曲家以及德國中部傳統複音音樂的影響。音樂家溫頓.迪恩認爲:「從亨德爾的歌劇中可以看出他不只是位偉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流的劇作家。」在歌劇《亞力山大的盛宴》(1736)受到好評之後,他將合唱部份翻譯爲英文。在《彌賽亞》(1742)成功之後,亨德爾沒有再寫過意大利文的歌劇。 亨德爾是當代除巴赫以外最有聲譽的作曲家,他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歌劇作品,以及許多壯麗的管絃樂組曲,是巴洛克時期的「組曲之王」。亨德爾是歌劇、古鍵琴奏鳴曲、管風琴賦格、協奏曲、管絃樂曲和神劇等多方面的能手。尤其亨德爾的清唱劇創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成爲音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爲《彌賽亞》譜曲:我看到了整個天國,還有偉大的上帝 1741年8至9月,亨德爾在24天的時間裏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劇《彌賽亞》。歌詞取自《聖經》,但並無連貫故事情節的《彌賽亞》,表現了上帝派耶穌降生人世以至受難、復活、昇天的過程。 神劇內容和歌劇一樣有:序曲、宣敘調、詠歎調、重唱、合唱和管絃樂。通常把《彌賽亞》的歌詞分爲三部份:「耶穌誕生」、「耶穌受難」和「救贖」。第一部份在有伴奏的宣敘調中,由男高音唱出聖經的預言,宣言彌賽亞的到來。第二部份談的是人們並不接受上帝爲人安排的方法—藉彌賽亞的流血受死和上帝的大能使人得以自由,不再受罪的壓制。第三部談到罪人的救贖和關於永恆拯救的諾言,最後的歌詞堅定陳述極其動人,伴隨着絕妙的對位表現,所有的聲部以無與倫比的流暢性和靈活性互相作用。 亨德爾在爲《彌賽亞》譜曲的時候,曾感動得熱淚盈眶,他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體驗。他的僕人看到亨德爾熱淚盈眶,並激動地大聲對僕人呼喊:「我看到了整個天國,還有偉大的上帝」。 1743年3月,《彌賽亞》在倫敦首次演出時,聽衆深深地爲音樂所打動。當《哈里路亞》(希伯萊語讚美上帝的意思)開始時,聽衆們感動得一齊肅然起立。 這部作品開啓了兩個慣例:一是據說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二世在座,他聆聽到第二部份的大合唱《哈里路亞》時,非常感動,爲表示敬意站了起來,一直站着聽完了這首大合唱。從此以後形成習慣,每當演出《彌賽亞》,唱到大合唱《哈里路亞》時,聽衆都會不由自主地一齊起立恭聽。其二是,每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都要演奏《彌賽亞》。 《彌賽亞》這部作品使亨德爾蜚聲世界。因爲它感動人心的力量、它的優美抒情、情感的真摯和深邃,使它不僅成爲宗教藝術的典範,也成爲清唱劇巔峰之作。△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神話中索爾的"雷神之錘"被找到了(圖) 2017/1/29 (89,409次)
人民報中國新年賀詞:沁園春·雞年(圖) 2017/1/28 (189,948次)
逾一萬座星系被快速銷燬 人要小心(圖) 2017/1/27 (253,647次)
絕了!一圖勝過千言萬語(圖) 2017/1/26 (181,944次)
科學家爭執太陽系所在旋臂有多大(多圖) 2017/1/24 (251,808次)
隱身於銀河系後面的兩個巨人(圖) 2017/1/22 (250,972次)
宇宙的淘汰越來越接近地球了(圖) 2017/1/20 (266,389次)
願美國再度成爲上天祝福的國家(多圖) 2017/1/19 (169,062次)
她的奇蹟:改變低溫死亡的極限(圖) 2017/1/18 (64,366次)

習近平從調虎離山到直撲虎山(多圖) 2017/1/17 (587,212次)
震驚中外!被安排好的一生被改變(圖) 2017/1/16 (104,314次)
金屬構成的行星在告訴人類什麼(多圖) 2017/1/14 (255,327次)
神童不是蓋的!11歲首出歌劇 驚翻四座(圖) 2017/1/13 (78,593次)
贖罪20年:深度入定回憶的前世(圖) 2017/1/10 (92,827次)
溫馨提示:三呆婊這些形象仍請飯前看(多圖) 2017/1/9 (592,639次)
只有這招可以驅散中國的致命陰霾(多圖/視頻) 2017/1/8 (306,565次)
被遺忘的巨人是神的傑作(多圖) 2017/1/7 (86,543次)
三份古老地圖難倒現代考古學家(多圖) 2017/1/6 (82,900次)
臉書CEO開始信神 蘋果CEO驕傲出櫃(多圖) 2017/1/6 (164,773次)
預言:誰看明白這事 誰當港首(圖) 2017/1/5 (164,945次)
古埃及法老情人借體還魂 解密古遺址(多圖) 2017/1/4 (83,653次)
末世小笑話:睡前一個動作(圖) 2017/1/3 (281,667次)
宇宙兩星系團發生原因不明的碰撞(多圖) 2017/1/2 (255,890次)
人民報元旦獻辭:卜算子·2017(圖) 2017/1/1 (191,466次)
中共軍隊精英們的驚人創舉(圖) 2016/12/29 (548,705次)
中共垮臺後,中華民國在大陸(多圖/視頻) 2016/12/29 (303,307次)
天文學家最常用的靠譜語言(圖) 2016/12/27 (230,680次)
《致命中國》讓中共和三呆婊哆嗦的章節(多圖/視頻) 2016/12/26 (272,728次)
聖誕快樂!今天你因爲什麼而快樂(圖) 2016/12/25 (148,059次)
巴西空難奇聞 在神的護佑下生還(圖) 2016/12/24 (84,191次)
莫里夫人兌現了她對中共的承諾(圖) 2016/12/22 (155,162次)
宇宙中的星系沒有空洞可隱藏(多圖) 2016/12/20 (226,364次)
她參選世界小姐的主題令人類震驚(多圖/視頻) 2016/12/19 (337,354次)
這週日選美直播 請關注這位非凡競賽者(多圖) 2016/12/16 (161,280次)
習核心:小蛤江綿恆,收起你的任性(圖) 2016/12/15 (158,432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